Feeds:
文章
留言

Archive for the ‘Wisdom’ Category

神奇的复利

巴菲特在一封又一封写给股东的信中,记录了哪些投资理念、投资方法,并一次又一次地重申那些投资原则?本书包含多封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并且对信中投资原则做了精准体量,它们能够指引投资者们,躲开市场上充斥的各类潮流和技术性陷阱,帮助他们在投资过程中创建自己成功的思维模式。

如此天马行空的几何级数恰恰阐明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要么细水长流,要么以不错的收益率让资本产生复利。我的话对于前一种价值取向没有任何特别的帮助。

—1963年1月18日

据说爱因斯坦把复利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他还说:“洞悉复利者,赢利也;不明复利者,负利也。”巴菲特通篇运用各种幽默的小故事,向投资者讲述了通过投资手段使财富增值的过程中,复利所具有的其他因素无法匹敌的力量。最好的投资策略就是投资于自始至终都产生复利的项目,无一例外。

最根本的一点是,一个投资项目首先得是一个产生复利的项目。这是一个不断重复投资的过程,其间产生的每一点利息都变成本金附加进去产生利息。这样利滚利,时间一长,产生的利息会逐渐成为投资项目总收益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最终收益取决于两个因素:年平均回报率和时间。

复利增长的动力源于其指数式增长的本质;时间越长,复利的威力就越大。然而,确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复利才能形成足够大的规模,从而在投资项目中成为明显的驱动力,许多人因此低估了它的重要性。如果你早点明白这些道理,留出时间,不需要太多其他条件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了。不幸的是,许多人目光短浅,抑或急功近利,结果没能很好地利用其中的价值。

举一个例子,一个账户上有10万美元,年回报率10%。5年后,把利息重复投资的账户上的全部收益比直接存5年得到的全部收益要高7%左右。看起来没有太大影响。然而,10年后,重复投资的账户(我们就称作复利账户吧)的收益比那个单利计算的账户收益要高出30%。下面的结果,从第15年开始令人心跳加速—复利账户的表现比单利账户高出了大概70%。复利以指数级的速度上涨,随着时间每走一步,都会为下一步积蓄力量。20年后,复利的优势扩大到了125%,没有什么比这更强大了。如果花掉利息,你的总收益就会被大幅削减;作为投资者,我们要让手中的利息自己增值,成为我们创造财富的基本动力。我们需要的是耐心。

复利的重要性很难被夸大。查理·芒格是巴菲特在合伙企业时的好友,目前任伯克希尔公司的副总裁。他曾经说过,巴菲特把理发花掉的10美元看成实际花费了30万美元,复利就很好地解释了其中的原因。而实际上巴菲特的估计还是过于保守了。如果1956年巴菲特没有花10美元理发,而是投资于其合伙公司中,那么今天10美元就可以变成100万美元(10美元按22%的收益率复利计算58年得到)。通过巴菲特的复利思维,我们自然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生活如此节俭—毕竟他理一次头发确实昂贵。

巴菲特25岁左右时,有人说复利的威力会使他变得富有,他确实相信。在合伙企业之前,巴菲特带着10万多美元回到奥马哈,他实际上认为自己已经退休了。他打算多读一些书,可能会参加一些大学的课程。他对复利的威力如此深信不疑以至开始担心这些财富会产生潜在的反作用,影响他的家庭。他不想把孩子们都宠坏了,而是希望有办法让孩子们脚踏实地。虽说不管怎么看,避免宠坏孩子的想法大家都能理解,但是请注意,他当时才20几岁,不但离家在外工作,还进行着恰到好处的投资。

一些建议很自然地从这种看法中产生:如果你能够量入为出攒下一点钱,同时取得略高于平均收益率的投资回报,你的经济状况就会很不错。但是耐心至关重要。对于复利你不能急于求成,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让它自然而然地增长。想想罗纳德·里德的例子,他是佛蒙特州一个加油站的服务员,一直坚持拿出工资里的一小部分投资于股利分红好的优质股票,一辈子下来积累了800万美元的净财富值

巴菲特一直住在现在的房子里,已经数十年了。他的生活方式和投资方法都切合实际而且结果令人满意。他耐心而节俭,这使得他能够把手中的钱最大限度地用于投资,获得复利回报。以上种种做法,加上他凭借自身能力获得的高回报率,使他能够把他所持有的伯克希尔公司的全部股票捐献给盖茨基金会,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慈善捐赠。不仅如此,他还是我心目中最幸福的人之一,他成年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

复利带来的乐趣

跟合伙人讨论起复利的威力时,巴菲特列出了下面这张表,展示了按复利计算10万美元的本金,以4%~16%不等的回报率投资10~30年获得的收益。

4%8%12%16%
10 years$48,024$115,892$210,584$341,143
20 years$119,111$366,094$864,627$1,846,060
30years$224,337$906,260$2,895,97

花一分钟时间消化一下这些数字。从表格左上方的数字开始看,一直到右下方,你会发现投资周期越长,投资回报就越丰厚;投资回报率越高,收益就越高。如果把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最后的收益就十分显眼:按16%的复利计算的话,10万美元在30年后会变成850多万美元!

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提到了三个有趣的故事—关于哥伦布、蒙娜丽莎的画像,还有曼哈顿的印第安人,本章最后介绍了故事的详细内容。他用这些故事向我们强调了两点:第一,复利对时间变化的敏感程度和对收益率的敏感程度相当;第二,通过一个长期投资项目来看,收益率上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实际上会累积起来,产生巨大影响。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故事强调了巴菲特的观点:一旦说起复利,那么时间无疑是站在你这边的。正如你所见,如果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没有花费3万美元用来支持哥伦布的航行,而是投资于其他一个年复利收益率仅仅4%的项目,那么到1963年,这笔资金将增长到2万亿美元(到现在相当于7.3万亿美元)。巴菲特打趣说:“如果不考虑发现新大陆所带来的精神价值,那么不得不说,就算是殖民侵占盛行,这件事从整体来看也抵不上一个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时间跨度长带来的好处就是,即使用较少的初始资本投资于收益率不高的项目,最后的回报也将非常可观。

花点时间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复利收益表格,这次重点关注一下收益率为8%的那一列的数字。10年期的复利带来的收益是115 892美元,当时间翻倍到20年时,收益却是10年期的3倍;而把复利计算期间延长到30年期时,收益几乎是10年期的9倍。

在第二个故事中,巴菲特讲述的是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他为那幅画作《蒙娜丽莎》支付了2万美元。巴菲特按照一个较高的收益率和较长的投资周期,就此进行了大胆推算,结果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如果那2万美元用于投资在年复利收益率为6%的项目上,那么到1964年,这笔资金会增长到1 000万亿美元,将近当时美国国债的3 000倍。巴菲特的妻子就是一位美术爱好者,曾经还开过一家画廊,巴菲特曾经说过:“我相信这样一算,在家里再说起买进任何算得上投资的画作,基本都没什么好争论的了。”7而他本可以对妻子把话说得更直接一点。

毫无疑问,投资时间越长,增长率越高,如果允许经历足够长的时间,就会产生令人咋舌的收益项目。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巴菲特总是尽量避免他的合伙人将收益放到过远的未来,进行过度推算。拿1963年的一个例子来说,他曾说: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有点沮丧,因为我没有把表格上方的22.3%算进去……当然了,这个收益率是税前的数字,你们得自己去直接纳税,而不是由我们的合伙企业来缴纳。即便抛开这一因素,这样算下来,也证明了以非常高的收益率复利计算所带来的不可思议的结果—即使投入的初始资本并不多……

举一个离我们的时代更近的例子。得益于巴菲特的管理,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在过去的50年中,能够保持以每年21.6%的收益率呈现复利增长。1965年,这只股票大概是18美元,而当我写这本书时(2015年),每股价值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18 000美元。如今伯克希尔公司的总市值是3 590亿美元。如果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每年能够以相同的利率复利增长的话,那么到2065年,每股的价值就会达到38亿美元,而公司的市值将会超过6 000万亿美元,远远高于全世界所有上市公司价值之和。

正如你所见,保持持续的高利率增长会越来越不易实现。投资项目的规模越大,其增长就越困难。这就是庞大数字运作的规律,从“致股东的信”开始写直到今天,巴菲特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如今的伯克希尔公司已经过于庞大,要想比一般的公司以更快的速度成长已经不太可能了。

当今投资者面临的紧要问题

巴菲特估计,从长期来看,市场整体将会以5%~8%的年平均收益率呈现出复利增长模式。回过头来看,自1950年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实际上实现了略高于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而以每10年为一周期度量,其平均收益率为6.8%。如果加上税前股利分红,那么这一收益率就接近10%。这些出人意料的高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银行利率的意外下跌(政府债券收益越低,股票就会变得越值钱,其他也一样)。如今,债券收益率几乎接近于零,未来的20~30年,估计股票市场实现5%~6%的年收益率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如果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收益率,复利的威力也同样不可小觑,只不过为投资的本金蓄积足够动力需要更长的时间罢了。

我说的5%~6%仅仅是一个设想,你也可以自己来估计。在1969年10月一封“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极其详细地描述了他的思考过程。当时他正准备解散自己的合伙企业,这些合伙人不久就要变成独立的投资者,他们要考虑应该拿出手中多大比例的资本投资于股票,以及达到什么样的收益率比较合适。以下是信中的一部分,对这些合伙人应该有所帮助:

把手中所有股票看作一个整体,按3%来自股利分红,6%来自价值增加来算,10年投资周期下来的期望收益率恐怕不会高于9%。我怀疑美国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是否能高于6%(我不相信企业利润的增长率会明显高于GNP的增长率)如果收益乘数不变(在上述诸多假设下,加上目前的利率水平,理论上不会变),美国的股份制企业合起来算的话,其复合年均增长率应该也不会超过6%。在这个典型的股票案例中(对于前文提到过的纳税人来说a),来自股利的税后收益率为1.75%,来自资本利得的税后收益率为4.75%,合计后总的税后收益率为6.5%。假设税后利润再低一些的话,股利分红和资本利得合起来的税前收益率更接近4%~5%。总的来说,这一估计更接近历史数据,而且我相信,未来的资本利得税很可能会比过去更高。(假设边际税率为40%。)

在投资周期内,不管股票市场表现如何、最终结果怎样,巴菲特在其复利三部曲系列故事的末篇中,向大家再三强调,即使是很小的缩减—复合利率的微小变动—在较长时间后都会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在其中一个有趣的故事里,巴菲特指出,向印第安人支付的用来买曼哈顿岛的24美元到1965年价值1 250亿美元,推回去计算复合利率大概是6.12%。但他的重点却是下面这段话:

对于那些投资新手来说,这个数据听起来会让人感觉米纽伊特总督做的这笔交易赚大了。但是,印第安人只需要能够取得每年6.5%的投资收益率(其部落的共同基金代理人本应该给出这个承诺的),就可以轻松笑到最后。按照6.5%的投资收益率,他们卖出曼哈顿岛收到的24美元,经过338年到现在a会累计增值到42 105 772 800美元(约420亿美元),而且只要他们努力争取每年多赚上半个百分点,让年收益率达到7%,338年后的现在那24美元就能增值到2 050亿美元。(这里的“现在”指1965年。—编者注)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提醒:费用、税费以及其他形式的支出缩减都会积累起来,产生巨大的累积效应。尽管在某个单独的年份看,每年1%~2%的支出似乎微不足道(而你也明白理财产品就是这样销售的),复利的威力会把这些看似微小的东西变成现实中异常巨大的东西。想一下,一个中年投资者在未来的20~30年里存钱到“401(k)退休计划”(美国的一种退休金制度)的账户里,收益率分别是5%和7%,看结果会有多么巨大的差异:每年相差2%的收益率在30年后会使二者收益相差一半。巴菲特讲述的曼哈顿印第安人的故事把这一切解释得再明白不过了—复合利率中小数点后的每一位确实至关重要!

费用和税费(更别说收益不佳的情况了)一直以来都成为大部分美国人进行长期投资获利的阻碍因素。实际上,截至2011年的前20年间,美国的个人投资者实现的年平均收益率一直都接近2%。以美元实际价值看(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购买力其实下降了。这和市场指数实现的7.8%的收益率相比简直是种耻辱。巴菲特等人数十年来一直为大家敲响警钟,但是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投资者要把目光放长远,把手中的股票看作是对公司一部分所有权的凭证;不要因为市场的动荡而担惊受怕,同时竭尽所能避免手续费和税费的支出;要凭借可以实现的最高的收益率和最长的时间,利用好长期复利指数性增长的特点—这是你作为投资者的基本工具。

摘自“致股东的信”:复利带来的乐趣

1963年1月18日

哥伦布

我从不怎么可靠的小道消息了解到,伊莎贝拉女王起先同意为哥伦布的航行资助大概3万美元。这笔钱看起来起码算是一笔较为成功的风险投资。如果不考虑发现新大陆所带来的精神价值,那么不得不说,就算是殖民侵占盛行,这件事从整体来看也抵不上一个IBM。十分粗略地估计,把这3万美元按照4%的复合年收益率进行投资,到1962年就能增长到大约2 000 000 000 000美元,也就是2万亿美元。历史上为曼哈顿的印第安人辩护的学者可能会在类似的计算中寻找到支撑其观点的证据。如此天马行空的几何级数恰恰阐明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要么细水长流,要么以不错的收益率让资本产生复利。我的话对于前一种价值取向没有任何特别的帮助。

……收益率上相对微小的变动积累一些年后,会累积成庞大的数字,这常常让人惊诧不已。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即使我们一直在追求更多,但是只要取得比道琼斯指数高几点的回报率,我们就会觉得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后,这小小的“几点”可能意味着一大笔收入。

1964年1月18日

蒙娜丽莎

现在到了我们这篇文章激动人心的部分了。去年,为了解释清楚复利的重要性,我批判了女王伊莎贝拉和她的理财顾问。你们可能会想起来,作为发现新大陆的代价,他们陷入了一个复合利率明显过低的骗局。

鉴于复利这个话题牵涉的范围非常广,我就试着把这个话题转向艺术界,借此引入一门小课程。1540年,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为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支付了相当于4 000埃居的价格。以防有些人不清楚欧洲货币单位,4 000埃居换算过来大概是2万美元。

如果法兰西斯国王当时脚踏实地,他(和他的诸多理事)能够寻找到一项税后收益率有6%的投资,那么这份资产现在的价值将会超过1 000 000 000 000 000美元,也就是1 000万亿美元,或者说比当前美国国债的3 000倍还要多,而这都是来自6%的收益率。我相信这样一算,在家里再说起买进任何算得上投资的画作,基本都没什么好争论的了。

然而,正如我在去年指出的那样,这里还需要提出其他一些精神上的东西。其中之一就是活得长久的智慧。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复合利率上相对较小的变动引发的重大变化。

下表展示的是10万美元的本金按不同复合利率计算得到的收益。

4%8%12%16%
10 years$48,024$115,892$210,584$341,143
20 years$119,111$366,094$864,627$1,846,060
30years$224,337$906,260$2,895,97

很显然,哪怕只是收益率上很小的百分比变动,都会在项目的复利(投资)累加过程中产生巨大影响。另外明显的一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力会迅速增强。如果在一段关键的时间过后,巴菲特合伙企业能够取得比主流投资企业仅仅高一点点的边际收益,那么公司的使命就算圆满完成了。

1965年1月18日

曼哈顿岛的印第安人

文中一部分叙述了当前的投资经历,有些索然无味,我们年度“致股东的信”的早期读者对此表示了不满,他们更渴望读到可以刺激大脑的东西,但这只能通过深入研究近百年的投资策略才能领略到。所以,就看下面一部分吧。

前两次偏离正题剖析投资错误时,我们就信中讲述的传说故事给出了财务方面的专业看法,同时我们还发现,伊莎贝拉女王(资助哥伦布的航行)和法兰西斯一世(《蒙娜丽莎》的原始购买者)众所周知的明智投资结果被证明是愚蠢的行为。这些历史人物的辩护者们早已为我们列出了一堆事实进行解释,其实都不过是感情用事。而在我们列出的复利收益表面前,一切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种质疑比较合理,让我们很烦恼。有人指责说,信件里面这种消极的论调纯粹是用来批评历史上理财能力薄弱的人的,给了人人称赞的历史事件一个下马威。他们向我们提出挑战,问我们有没有投资能力高超的案例,使得当事人的光辉业绩世代流传,值得后来者学习的?

当然,有一个故事比较突出。这是一个关于1626年曼哈顿岛的印第安人把这座小岛卖给臭名昭著、挥霍无度的荷属美洲新尼德兰省总督彼得·米纽伊特的传奇故事。印第安人在交易中体现出来的精明,将会永远铭刻在历史上。我了解到,印第安人从这笔交易中净落到手的钱约合24美元。付出金钱的米纽伊特得到了曼哈顿岛上22.3平方英里(57.8平方公里)的所有土地,约合621 688 320平方英尺。按照可比土地销售的价格基础进行估算,我们不难做出一个相当准确的估计,现在每平方英尺土地价格估计为20美元,因此可以合理推算整个曼哈顿岛的土地现在总价值为12 433 766 400美元(约1250亿美元)。对于那些投资新手来说,这个数据听起来会让人感觉米纽伊特总督做的这笔交易赚大了。但是,印第安人只需要能够取得每年6.5%的投资收益率(其部落的共同基金代理人本应该给出这个承诺的),就可以轻松笑到最后。按照6.5%的投资收益率,他们卖出曼哈顿岛收到的24美元,经过338年到现在会累计增值到42 105 772 800美元(约420亿美元),而且只要他们努力争取每年多赚上半个百分点,让年收益率达到7%,338年后的现在就能增值到2 050亿美元。

故事就到此为止吧。

你们大家可能有一些人是从短期投资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投资方案的。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列出下面的常用表格,它列明了10万美元的资金按照不同收益率所取得的复利收益。

从这张表格中可以看出,下列三个因素对资金增长有好处:

1.投资周期长(用金融学上晦涩难懂的学术性词语来说就是玛士撒拉a方法)。

2. 复合收益率高。

3. 上述两点的综合(作者强烈推荐这一点)。

大家都会注意到,即便是获得相对较小的年收益率,最终获得的回报也会非常丰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虽然我们很期望取得远高于平均投资收益的结果,而实际上,我们又把比平均收益率高出的哪怕每一个百分点都看得格外重要。(玛士撒拉是《圣经》中以诺之子,据传享年969岁。—译者注)

智慧锦囊

巴菲特和其他人一样,都明白复利的威力。他以幽默风趣又朴实自然的方式讲述了几个故事,从这些宝贵的案例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平均收益率上细微的变动,还是复利项目投资周期的长短变化,都会对成本和收益造成巨大影响。

除了格雷厄姆的经验—股票代表的是公司,而市场是为我们服务而非给我们提醒的,我们现在又有了一句箴言:“应当基于最有可能达到的税后净复合利率和最小的风险来进行投资决策。”每个人都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思考和投资,做到这两点的人,和其他许多想着赢在当下的投资者比起来,会取得明显的更高的边际收益。

我们接下来进行探索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考虑到你的兴趣和能力,你是按照巴菲特指引的那样试着选出一些股票,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定期定投,以和工资挂钩这样一种低成本的方式,用一生的时间来慢慢增加你在一家美国企业的权益份额并取得成功呢?其他什么都不用做,只是利用定期定投的方式坐享其成确实是非常诱人的选择,经过多年的利滚利,很可能取得出人意料的好结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应该就是最好的选择。

Read Full Post »

底線思維

最近常常在思考這些年來幾個行業反轉的大牛行情, 像光伏, 白酒, 電動車, 銅鋰, 新能源發電, 航運, 煤炭, 石油, 研究這些其實比找所謂的成長股, 10倍股更有意思.

17- 18年時, 我買了信義光能, 當時覺得光伏大有前景, 后來被所謂的專家誤導在當年高位出了, 之后跌了40%, 再之后股價漲了10倍. 當時印象比較深的是整個行都不賺錢, 福萊特當時跌到1元都不到, 信義還能堅持分紅, 還有錢賺.

18年自己在5元左右買了差不多20萬股長城, 3元多買了30多萬股的紫金, 當時長城分紅有5%多, 紫金也有4%多的分紅, 后來堅持不下去, 結果在20年股災后, 都漲了10倍……….., 其實在18年時長城股價已經低迷了4,5年, 紫金差不多有10年. 就是差了點耐心, 財富就大不同了. 雖然后來在20年靠別的汽車, 大宗也賺了200萬…….

18年在富途開帳戶時, 錢基本上都是買了華電福, 中國電力及新天綠色, 當時的分紅有8%以上, 電力也是不被人看好, 估值低迷, 分紅卻很高. 結果到了21年電力股都翻了幾翻, 加上分紅, 回報也有4-5倍.

20年的航運大牛股316, 在準備漲的前幾天, 我在群叫大家買, 由於當時自己有些1919及其他航運, 自己未買, 結果316這2年股價就不說了, 光是分紅都有100元了, 當時叫人買時, 股價才30左右, 其實當時的分紅也有7-8%, 股價低迷了10年, 公司其實也賺錢…….我在航運股真是只賺了個寂寞, 幸好上年在海能上賺回上百萬…..總算挽回點臉子.

21年重倉殺入煤炭, 石油 一直拿到現在, 20年也是跌到負油價, 但是海油還能賺錢和分紅, 其實煤炭在16年全行業暴虧, 神華仍然賺錢, 和突然分紅2.55, 哪時股價才11元左右, 兗能在19年時也是大手分紅1元, 當時股價才7-8元, 不過投資人都沒有這意識, 人總是很蠢的.

說了這麼多以上的廢話, 其實想帶出投資要有底線思維, 就是當行業連續差幾年, 差到要全行業暴虧時, 該公司仍舊賺錢, 肯分紅給股東, 而且股息率都很高, 這些公司肯定是非常好的投資對像, 不過太多人把這些當周期股. 一旦行業反轉, 你收到分紅的錢都遠超股價了, 先不說股價的上漲.

投資首先想最差會差到什麼情度, 最差都有錢賺, 都有分紅, 就不會太擔心了, 最終肯定都是賺大錢的. 投資老想著賺股價上漲的錢, 最終都沒什麼好結果, 多想賺分紅的錢, 才是王道.

Read Full Post »

估值

关于估值,相对静态的看,主要三个问题:

其一、你的PB能不能配得上你的ROE;
其二、你的PS能不能配得上你的净利率;
其三、你的PE能不能配得上你的利润增速。


PB/ROE ≈ 1 (无限趋近1,小于1更好)
PS/净利率 ≈ 1(无限趋近1,小于1更好)
PE/利润增速 ≈ 1(无限趋近1,小于1更好)

1、ROE衡量公司的净资产质量,即净资产的盈利能力,ROE高说明公司净资产盈利强,所以公司的净资产更值钱,公司市值更高,即PB高。
2、净利率衡量公司产品是否优秀,即产品的盈利能力,净利率高,说明产品竞争力强,供不应求,那么销售的产品越多,盈利就越多,公司就更值钱,即PS就更高。
3、净利润增速衡量公司的成长性,净利润增速高,说明公司未来成长性高,成长性在市场上就是稀缺的,市场给予的估值就高。

Read Full Post »

養雞遊戲

祝雞翁是中國家禽養殖業的祖師爺,歷史上靠養雞致富的第一人。他養雞百餘年,靠賣雞及賣蛋,收穫了千餘萬財富。西漢史學家劉向所著《列仙傳·祝雞翁》中記載:「祝雞翁,洛人也。居屍鄉北山下,養雞百餘年。雞有千餘頭,皆立名字。暮棲樹上,晝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賣雞及子,得千餘萬。」

股市其實就是一個大型的養雞場。目前港股2000多隻雞的規模,不僅有公雞(資源或科技壟斷型)、母雞(價值創造成長型),還有大批的線雞或肉雞(要死不活周期型),而且每年都會引進一批小雞苗(高成長型)。可惜的是,偌大一個養雞場能下蛋的雞太少,滿眼的鐵公雞,一毛不拔的太多。

巴菲特其實就是一個養雞高手。他寧願花大本錢養母雞,也不貪便宜買線雞,主要買會下蛋的母雞!其實,買的不是雞本身,而是雞的生育能力。養母雞,目的很明確,雞生蛋,蛋生雞。這好比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紅利就是雞蛋。巴菲特不養線雞,也很少養公雞,這種雞養大了只能殺了吃燒雞公,否則養著就是浪費飼料。線雞、公雞雖然也是雞,但絕對沒有生蛋的能力,所以就不是購買的對象,買的價格再便宜也是個錯誤。

複利,通俗來說就是雞生蛋與蛋生雞。一個雞蛋可能很微不足道,但等到母雞足夠多的時候,每天都可以下蛋,每天都會下很多蛋。下的蛋長成了雞,雞又開始下蛋時,就只需要坐在家曬曬太陽、數數蛋了。所以,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老母雞。

股民到股市買價值成長股,就如同去集市買母雞雞苗一樣,搞不好就買到公雞雞苗了。無論哪個雞販子都會說,自己賣的都是母雞崽,好苗子!萬事要靠自己,要有辨別雛雞性別的技巧與能力,這需要學習和積累經驗。否則,你付錢買回家,養呀養,一天餵三遍,天天指望快快長大下蛋賣錢。誰料到羽翼漸豐的時候發現不對,不是母雞崽,而是公雞崽。

總結就是一句話:投資如養雞。關鍵在於你選擇養公雞,還是母雞。偉大的投資者專心把養母雞當成一生的追求,慢慢的地養,不干殺雞取卵的傻事。母雞長大後雞生蛋、蛋生雞、雞再生蛋、蛋再生雞 ……五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定會雞成群!

Read Full Post »

Read Full Post »

價值

一隻股票如果你研究清楚它的營收,利潤,現金流是否正相關,負債是否在降低, 投資回報率是否在改善 分紅又沒有增長, 就不會掉入所謂的價值陷阱.

投資的真正本質就是用低於市凈值的價格, 買入高ROE 又有 高分紅的股票.

Read Full Post »

金融怪杰

本书中的“金融怪杰”所采用的方法包罗万象,既有纯技术分析的方法,也有纯基本面分析的方法,另外还有介乎两者之间的所有方法。他们持仓的时间短到数分钟,长到几年。虽然这些交易者的交易风格千差万别,各有不同,但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这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如下所示。

(1)所有受访者都有成为成功交易者的强烈欲望和内在驱动力。他们中的许多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

(2)对于长期持续地盈利,这些受访者都充满自信。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把自己的交易作为自有资金最好和最安全的投资方式。

(3)每一个受访的交易者都找到了适用于自己的一套方法,并且能坚持使用。“纪律”是他们提及频率最高的词,这个词对他们而言最为重要。

(4)这些顶尖交易者对待交易极为认真、严肃。除去睡眠时间,大多数顶尖交易者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分析市场和制定交易策略。

(5)“严格的风险控制”是所有受访者的交易策略中最关键的要素。

(6)采用的交易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受访者都强调耐心等待交易机会的重要性

(7)交易时必须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这也是受访者常常强调的一点。

(8)所有顶尖交易者都懂得“损失就是交易游戏的一部分”

(9)所有受访者都热爱他们所从事的交易事业。

1.好的交易和坏的交易

交易者有一个常见的错误,即根据交易的结果来判定交易决策的对错。如果我和你打赌,掷硬币猜正反,我愿意一赔二,如果你下注参与,可能会输掉,但对你而言,下注的决策仍然是正确的,因为从长期平均来看,你不断下注,反复参与,这样的赌局对你而言是极为有利的。同样的道理,一笔亏损的交易,其交易决策可能是正确的。一笔亏损的交易,如果其交易决策是正确的,遵循的是有利可图的交易策略,那么该笔交易虽然亏损,但对你而言,仍然是一笔好的交易,因为依照该笔交易的决策,反复操作,从长期的平均结果来看,你将是盈利的。对于单笔交易而言,不管盈亏的概率是多少,风险回报比是多少,交易者都无法事先预知盈亏的结果。有一部分好的交易是会亏钱的,交易者对此必须接受,必须坚持正确的决策,坚持做这样的交易,因为从长期的平均结果来看将会盈利。只要有利可图的交易策略按计划长期执行,单笔交易的亏损并不意味交易决策的错误。

另一方面,一笔盈利的交易,其交易决策可能是错误的、糟糕的。例如,某人如果在2000年1月初做多网络股,然后在2000年2月末清仓,从其交易结果而言,这是一笔盈利的、辉煌的交易。但是在类似情况下,反复不断地做与此相同的交易决策,从长期看必将亏损,从这个角度而言,这笔交易是坏的交易,是可怕的交易。当时市场刚好是在2000年3月初见顶,但是当时市场提前到1月初见顶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即便某笔特定的交易是盈利的,如果该笔交易所依据的交易决策是错误的,那么在类似情况下,反复不断地采用这一交易决策,最终盈亏相抵后的交易结果必将是极其糟糕的。

交易是与概率有关的博弈。任何一种交易策略,无论其有效性怎样,在一部分时间里总会出错,总会导致交易的亏损,不会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盈利或亏损的交易”和“好的或坏的交易”,交易者通常会混淆两者的概念。好的交易,即交易决策正确的交易,也可能亏钱:而坏的交易,即交易决策错误的交易,也可能赚钱。好的交易,其过程和其遵循的交易决策是能够盈利的(在某一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虽然在任意单笔交易中可能亏钱,但重复不断操作,终将盈利;坏的交易,其过程和其遵循的交易决策是会亏钱的,虽然在任意单笔交易中可能盈利,但重复不断操作,终将亏损。比如,你玩老虎机,即便赢了一次,但这仍是坏的赌局、是对你不利的赌局,如果你不断玩下去,输钱的概率会很高。

2.执行和决策同样重要

在交易中正确研判市场的方向,这只是成功交易的一部分,正确的执行才是关键。我最近采访了一位金融怪杰,他认为“如何执行交易观点”比“交易观点本身”还要重要。他执行交易观点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寻找回报风险比最佳的时点动手交易,如果交易时点判断出错,就进行止损。例如,当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见顶并向下突破后,这位金融怪杰完全确信市场泡沫已经破裂。然而他并未考虑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建立空头头寸,即便他认为市场已构筑重要的顶部,市场泡沫在这个顶部也开始破裂。他不做空的原因是,他准确认识到,在当时市场上做空是不可靠的,是充满危险的,而事实确实如他所料。虽然纳斯达克市场最终继续大幅下跌,但在2000年的夏天,纳斯达克指数的反弹幅度接近40%。这一反弹幅度足以让市场上的做空者止损平仓,认输离场。这位交易者又做出如下推断:纳斯达克指数见顶,市场泡沫破裂意味着大多数资产的价格相较过去泡沫膨胀时期的价格水平会出现缩水,从而引发经济的下行,经济下行会促发降息,利率下降则债券价格上涨。因此,同样是看空纳斯达克市场的观点,做多债券要比直接在纳斯达克市场做空更为合适、更为安全。其后债券市场果然相当平稳、顺畅地上涨,很适合做多。而与此相对的是,纳斯达克市场的下跌非常曲折多变,可谓一波三折,做空非常不易。

3.你对市场的研判虽然正确,但未必能赚到钱

我最近采访的一位交易者,他谈话中有一点看法极具远见卓识,那就是许多交易者亏损累累并非由于他们交易时对市场的研判有误,而是由于他们对市场的研判虽然正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错误,没有把交易做好。交易者对市场的研判正确,但却在建仓、加仓、清仓等具体操作环节出错,导致整个交易的失败,从而无法通过正确的市场研判来盈利,这是交易者中相当常见的情况。要想取得交易的成功,光是研判的正确是不够的,你必须确保在研判正确的情况下能通过正确的操作来赚到钱。正确的操作常常令你感觉不佳,不合心意。例如,你想做多,当市场价格在上涨途中发生回撤后,你再进场做多,总是更令你称心满意,但有时市场的走势非常强劲,价格一路上涨,那么你就绝对不会有价格回调时再做多的机会。有一个具体的例子,2009年股市见底后回升,有些交易者想等市场显著回调,明显回拉时再进场买入股票,结果市场没有显著回调,这些人将由此错过接下来两年里完整的一轮牛市。

当交易者对市场的研判正确,他们怎样操作才能确保赚钱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具体情况,或许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举一个例子,假定你看多市场,但是在市场回调时做多才能合你心意,追涨做多你会感觉不适。那么想等价格回撤,在低于当前市场价格的位置进场做多,就会承担踏空整个上涨行情的风险,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先不等回调,以当前市场价格建立部分头寸。如果其后市场确实发生回调,那么再在低于当前市场价格的位置逐步加仓,直到加到满仓为止;如果其后市场继续一路上扬,没有发生回调,那么至少你已建立的部分头寸可以获利。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是,你可以在价格盘整区间进场做多,并且同时使用保护性止损点,将该止损点设在盘整区域下方具有意义的价位。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这里的要点是,当交易者对市场研判正确时,可能因为交易操作有误而错失盈利的机会,要降低这种错失的可能,交易者需要事先规划进场和出场的策略。

4.有时候你需要离场观望

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曾说过,“音符间的空白造就了音乐。”与此相类似,投资或交易时也要有休息、观望的时候,这点对于投资或交易的成功至关重要。我最近采访过一位基金经理,他基本上是以做多为主的股票投资者。在大盘指数基本原地踏步的12年里,该基金经理的累积总收益率(cumulative gross returns)超过800%。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当然,超强的选股能力是他取得优异业绩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这个问题的全部答案,只是一部分的答案。另一部分的答案是,当市场环境不利于做多,处于熊市的时候,他就不投资股票,基本以持币为主。这位基金经理不在错误的时刻参与市场的交易,即不在空头市场买入和持有股票,因此12年里两次大熊市的巨大跌幅,大部分他都成功避开了。有时候,要取得投资或交易的成功,置身场外、离场观望和留在场内进行投资或交易一样重要。有一条至关重要的经验:如果市场没有合适的交易机会,就不要参与市场的交易,要在场外等待观望,这点很重要

由此可以做出如下推导:这种置身场外、保持观望的能力对于投资或交易的成功至关重要,具有这种能力需要的是耐心,所以耐心对于投资或交易的成功至关重要。如果市场的情况对于你的交易方法不利或者交易机会匮乏、不够理想,此时你需要置身场外,耐心等待。

5.风险控制是理所当然的事

许多金融怪杰都认为,风险控制甚至比交易方法还要重要。我最近采访的一位基金经理在风险控制上做到了极致:在每笔交易中,如果相较进场建仓的成本,亏损达到0.1%,他就立刻采取控制风险的措施,进行止损。一旦某笔交易账面是盈利的,他会采取更为宽松的态度,相应放宽止损的标准,允许承担较大的风险。采用这种方法基本可以确保每笔新建仓的头寸可能遭受的亏损相当有限。当持仓头寸已账面盈利,并且继续持仓能赚取更为巨大的利润时,他才愿冒月度业绩遭遇严重亏损的风险,放宽止损的标准。虽然对于大多数交易者而言,采用0.1%的止损标准可能过于极端(甚至并不可取),但是这种“对于新建仓的头寸在离建仓价位较近的地方设置止损点,而当账面盈利后逐步放宽止损标准”的方法,总体而言是一种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对于许多交易者都是有效和适用的。

你打算控制风险,进行止损,但有时你刚清空亏损头寸,市场就发生转向,价格开始朝有利于原有头寸的方向运动。对于这种情况,你必须习以为常。这种令人沮丧的情形是进行有效风险管理所不可避免的结果。要保持账户净资产不会遭受巨大亏损,最多适度下滑,就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即有时你刚清空亏损的头寸,市场就马上戏剧性地反转,价格开始朝有利于原有头寸的方向运动。

6.交易规模比进场点更为重要

交易者基本上只关注进场建仓的位置。实际上,进场建仓的规模通常比建仓的价位更为重要。其中的原因在于,如果交易者建仓规模过大,一旦市场价格向不利于建仓头寸的方向运动,即便这种价格运动并不具有指导意义(可能是受市场情绪影响,并不表明交易者的研判有误),但由于仓位过重,交易者很可能无力承受,从而止损出场,放弃决策正确的好交易。交易者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任由自己的贪婪影响自己的决策,建仓的头寸规模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他们会这么想,为什么建仓的头寸规模只占总仓位的5%,如果扩大到总仓位的10%,那么我赚到的利润就能翻倍。但问题在于,你也有亏损的可能,你建仓的头寸规模越大,其后你的交易决策就越容易受恐惧的驱使,使你不再基于交易研判和交易经验来做决策。仓位越重,产生这种错误和危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使你的交易决策免受内心恐惧的影响,你必须保持足够小的交易规模。

交易规模之所以重要,还有另一方面的考虑,那就是好的交易会因糟糕的运气而产生差错,从而导致亏损。有时不可预见的事情能够毁掉好的交易。顾名思义,不可预见的事情是无法事先回避的,所以不可预见的事情所导致的交易亏损是交易者无法回避的。但是交易者所能做到的是,对于出乎意料、不可预见的不利事件对交易造成的损害,可以通过头寸规模的管理来加以控制,即降低头寸规模,可以减少这种损害。

上面讲了交易规模过大的危害,但交易规模过小也是有害处的。这些金融怪杰有一个特点:当他们察觉有很好的交易机会时(比如交易的胜算高,相较承担的风险,该交易可能得到的回报高,即交易的回报/风险比高),他们敢于重仓出击,其建立的头寸规模会大于通常所建的头寸规模。

7.不力求百分之百的正确

市场价格朝不利于持仓头寸的方向运动,是交易者经常遇到的困境。你深知不控制的风险,不及时止损的风险,但你对自己的持仓头寸和交易研判也充满信心,担心止损认输后,市场马上发生转向。此时你进退维谷,难以抉择。你应当认识到,你不必做非有即无、全进全出的交易决策,你可以清掉部分头寸,不必全留,也不必全清。对部分头寸进行止损要比全部清仓止损容易,它让交易者对风险采取行动,而不是坐等拖延。如果部分清仓后,市场价格继续朝不利于持仓头寸的方向运动,那么你重复同样的操作,继续逐步清仓。

为什么许多交易者抗拒“部分清仓”的方法?因为这些交易者认为“部分清仓”的做法使自己陷入必错无疑的境地:如果市场发生反转,则自己清掉部分头寸的做法就是错的,而如果市场继续保持原来的方向,则自己还留下部分头寸的做法就是错的。许多交易者想一直保持完全的正确,所以他们排斥、拒绝“部分清仓”的方法。是立刻止损离场,清空亏损头寸,还是咬紧牙关,继续持仓,挺过难关,当你下次面对这样的两难选择时,切记你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部分清仓”。

8.围绕持仓头寸反复进行加、减仓交易

许多金融怪杰对于单笔交易建仓后采取动态调整的方法,而不是采取静止不动的方法,即不是采用“一次性建仓,然后保持不变,直到一次性全部清仓”。他们会根据市场的动态来调整所建头寸的规模,比如当价格运动有利于持仓头寸时,他们会了结部分头寸,兑现部分账面利润,然后等价格回调时,他们再回补清掉的头寸。围绕持仓头寸反复进行加仓和减仓,可以提高交易的绩效,并且更加容易做到持盈。有个简单的例子,假定你在50美元做多某只股票,对于该股,你的长期目标位是76美元,预计近期在62美元附近存在压力。基于这些推测和假设,你可以在股价上涨到61~63美元的区域对多头头寸进行减磅,等到股价回调时再回补清掉的头寸,重新加回到最初的仓位。这种方法可能存在的缺陷是,价格没有回调或价格回调没有达到再次进场回补的价位,在这种情况下你会部分踏空,最终盈利头寸的规模就会小一点,所赚的利润也就会少一点。但这种方法积极有利的一面是,如果能够再次进场回补,那么清掉的头寸就能以更有利的价格回补,那么该笔交易的总体盈利就会提高(这部分清掉的头寸相当于做了一次差价),可能更为重要的是,总体盈利的提高相当于持仓成本的降低,所以坚定持有盈利头寸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围绕持仓头寸反复进行交易,这种方法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完全因人而异,取决于交易者个人。这种操作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交易者。那些适于采用这种方法的交易者认为,这种操作方法对他们非常有用。

9.赢家具有灵活性的特征

具有灵活性、保持弹性是成功交易的基本要素,是交易赢家的特征之一。不要固守想法,切勿死抱观点,如果市场价格的走势与你所做的交易假设和预想并不一致,一定要主动认错离场,这点很重要。我最近采访的一位基金经理,他对此有这样的阐述:真正优秀的交易者也具有瞬间改变想法的能力。他们坚守自己的观点,不随波逐流,而一旦出错或形势有变,他们又能立即改变原有的观点。他们最初会说:“这个市场将继续走高。市场一定能上涨。”改变后他们又会说:“不对哦,这个市场一定会下跌。”如果你做不到这样,那么一旦你持仓头寸被套亏损,你肯定死抱不放,不愿认错离场,最终会亏个精光。

如果研判有误或形势有变,必须改变原有观点,杰出的交易者都具有彻底改变自己观点的灵活性。他们不奢望自己总是正确的;他们能重新评估一切,从而了解原有观点为什么可能是错的。这种灵活改变的能力不仅对交易的操作层面极为重要,而且对整套交易方法也至关重要。

10.遭遇连续亏损后最佳的补救方法

几乎所有的交易者都曾遭遇过连续亏损,在那段时期他们无法踏准市场的节拍,屡战屡败。当你遭遇连续亏损时,你绝不能加倍努力试图挽回败局、扭转形势。当你交易越做越糟时,最好的解决方法通常是全部清仓(或者通过设置止损来保护持仓头寸,设置止损位后就无须进行交易决策,一切按止损位的得失操作),然后停止交易,休息几天或休息更长的时间。清空头寸能使你重新保持客观。如果此时你留在市场,继续交易的话,你将无法保持客观。因为每一次亏损都让你的自信心进一步瓦解,所以连续的亏损能让你产生负面的情绪、消沉的意志和萎靡的精神,此时通过身体上的休息能够消除所有负面、消极的影响。当你经过休息,重新开始交易的时候,你要保持较小的交易规模;直到你重拾信心,你再扩大交易的规模。

11.波动性和风险不是一码事

投资大众将波动性和风险等同起来,混为一谈,这是他们最大的误解之一。这种误解根深蒂固,其错误的原因有多种。一方面,通常情况下,最重要的、最严重的风险不会显示在过去的业绩记录中,因此无法通过波动率来反映风险。例如,某持仓组合是由流动性很差的头寸组成,当市场处于“风险偏好期”时,你持仓组合的波动性低,但一旦市场情绪转变,市场进入“风险厌恶期”,那么该持仓组合的风险会非常巨大。另一方面,有时因为获得快速、巨大的收益,从而使波动性变高,但这种投资或交易的理论风险是有限的。一些金融怪杰寻求高度不对称的策略,即交易中最大的风险是能很好确定和限制的,而且与此同时收益可能的上升空间是非常大的。例如买入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的策略,期权购买者潜在的损失是有限的(仅限于所支付的期权费),而潜在的利润是无限的。有利的不对称交易策略(收益大于风险)实行得越成功,由于获得的盈利大幅增加,波动性越大,大多数投资者不会把这种高波动性的特征和风险联系在一起,或者不会厌恶、排斥这种高波动性的特征。

12.直觉,并无神秘可言

直觉就像罗德尼·丹泽菲尔德(Rodney Dangerfield)的交易技能,不用奉若神明,并无神秘可言。通常,人们会把“直觉”和“凭运气猜测”混为一谈。然而事实是,直觉是基于过往的经验,并且对于许多交易者而言,直觉正是他们交易成功的核心要素。直觉并没有魔幻般的力量,它完全是基于过往经验的、潜意识里的活动。一个具有强烈看多或看空感觉、观点的交易者,他不用知道看多或看空的具体理由,就会在潜意识里把当前市场和过去多头或空头市场的相似处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看多或看空的交易直觉。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直觉正确的时候要多于错误的时候,那么请相信你的直觉。

13.当交易一帆风顺、凡事称心如意时,你要小心谨慎

当你交易一帆风顺,一切都称你心意,符合你的乐观预期时,此时最严重的亏损就会突然接踵而至。为什么最严重的亏损可能尾随最好的交易业绩而来?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当凡事顺心如意、交易得心应手时,交易者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被一时的成功蒙蔽双眼,从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此时自鸣得意的交易者极有可能认为自己不会犯错,以为交易不会出错,更加不会做好最坏的打算。另一个相关因素是,当你交易业绩最佳时,交易操作顺利的时期,可能也是你敢于重仓持有,敢冒高风险的时候,所以一旦交易出错,亏损势必严重。有这么一条交易格言:无论何时,当你持仓头寸的净值创出新高并保持在新高水平,同时你也按照交易计划在进行交易,你仍然要防止和戒除骄傲自满,应当如履薄冰,格外谨慎小心。

14.一个推论:当你与整个市场同时陷入恐慌,此时要考虑离场观望

当市场做抛物线运动,已进入加速下跌阶段时,你与整个市场都陷入恐慌。此时兑现部分利润或全部利润,不失为明智之举,而不要坐等市场反转,因为当市场陷入极度恐慌,此时市场既毫无理性,又表现极端,所以市场的反转会遥遥无期。简而言之,如果市场大幅下跌时,你正持有多头头寸,你会被市场的抛售吓呆,此时可以先落袋为安、离场观望,减仓或全部清仓是个不错的主意。

15.对于你在什么价位进场交易,市场并无所谓,不会因你而改变自身的运行

不要依据自己做多或做空股票及期货合约的价位来做交易的决策。你在什么价位建立头寸,市场并无所谓,市场不会因你而改变自身的运行。具有意义的、你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如果你没有建仓,仍然置身场外,你会怎样研判市场,你会采取怎样的交易操作?交易者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某笔交易上的研判有误,该笔交易终将以失败离场告终,但仍然心存侥幸,想等市场价格重新回到进场建仓时的价位,然后再清仓离场,也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等到打平保本的时候,我就会清仓离场。”微小的亏损最终酿成巨大的亏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把清仓离场和进场价位联系在一起”。为什么打平保本离场那么重要?这和交易者的自尊心有关。如果你能打平保本离场,你就能说:“我没有错。我没有犯错。”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想做到“没有错”正是大多数人在市场中亏钱的原因所在。

16.为何设定每年的盈利目标可能适得其反,有害无益

要避免设定每年的回报目标。交易每年的盈利目标应该根据交易机会的大小来确定,而不是由交易者人为来设定。设定每年的盈利目标、回报预期的害处是,当交易盈利机会特别大的时候,交易者根据预设的盈利目标来交易,其交易的规模就显得太小,面对良机而不愿重拳出击;当交易盈利机会匮乏时,交易者根据预设的盈利目标来交易,其交易的规模又显得太大,为完成盈利目标而盲目、勉强地交易。当盈利机会巨大的时候,预设盈利目标使你谨小慎微,畏首畏尾,从而扼杀交易赚钱的欲望,丧失重仓交易的良机。而当盈利机会匮乏时,为达到预设盈利目标的底线,你会鼓起勇气勉强去做胜率很低的交易,这样的交易你本不应该去做。如此一来,很容易导致交易的亏损,让你离预设的盈利目标越来越远。

17.通往交易成功之路

通往交易成功之路不止一条,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些金融怪杰所用的交易方法互不相同,各有特色。在我尚在撰写的书中,有一位被访的交易者,他所用的交易方法与其他交易者所用的交易方法相比,除了相同的地方,还有一小部分几近截然相反。渴望成功的交易者必须明白:我们并非寻找破解交易成功之谜的方法,而是要寻找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法。所有金融怪杰的交易方法对他们自己而言,都是有效的,因为这些方法都是适合他们个性和特点的。某人之佳肴,或是他人之毒药。任意一个交易者的交易方法,对于其他交易风格迥异、个性特点不同的交易者而言,可能会是极其糟糕的交易方法。

多年以来,我收到许多询问的信件,来信者会问如下这样的问题。

尊敬的施瓦格先生:

我想打听一下,您所认识的金融怪杰中是否有人想招收学徒。我愿意当他的学徒,长时间地为他无偿打工,这样我就能从某位金融怪杰身上学到东西。

这类问题反映出询问者在寻求交易成功的路上已出现方向性的错误。你无法通过复制他人的成功方法来取得交易的成功,因为他人的方法不适合你的个性、特点,想以此来取得交易的成功,成功的机会将非常渺茫。“取得交易成功”不在于复制他人的方法,而在于找到你自己的方法。

Read Full Post »

失败交易者的大体特征综合了以下各方面:失败的交易者,他们内心的压力巨大,而且不具有抗压的能力,对人生的看法消极、悲观,总是预期出现最糟糕的情况。对于交易输家,在他的人格上存在严重冲突,当出错时总是责怪他人。这样的人没有指导自己行为的一套准则,而且更可能沦为随波逐流者,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个。另外,交易输家没有规划,做事杂乱无章,并且在交易中缺乏耐心。他们总想立刻就交易,现在就交易。大多数交易输家并不是具有上述所有的特征,没有糟糕到极点。他们只是具有交易输家的部分特征。

要通过日内交易或短线交易赚钱,非常困难,所以不管是谁,如果想取得日内交易的成功而来找我帮忙,那么他们交易的失败,我会怀疑与心理并无关系,而是由于日内交易本身难以成功。

与此同时,我认为交易技能的匮乏,其本身就是交易心理障碍的一种。由于判断力低下、目标不明、内心的冲突等原因,才会造成某些人(交易输家)没有形成系统的交易方法或形成了方法却并未加以检验。

最典型的情况是,大多数人总是带着他们自身的问题进入市场。金融市场如同大自然,它只会让参与者显现暴露自身的问题,而不会去解决这些问题。大多数人以认输离场告终,但其中只有一些人认为“他们需要用一套交易系统来进行交易,只有这样才能使交易更具成效”。那些采用交易系统的交易者,最终通常能把问题从“应对金融市场”转变为“应对自己的交易系统”。

大多数交易者的第一个主要问题是“应对风险”方面的。例如,投机交易的两条基本成功法则就是“截断亏损”和“让利润奔跑”。然而这两条法则,大多数人却无法做到。例如对你而言,赚钱不亏是最重要的(就和大多数人在玩“投资游戏”时一样),那么你在及时止损、接受小的亏损方面就可能难以做到。因此,你遭受的小亏损会演变为中等的亏损,这种中等的亏损你更难承受,更难截断。最终,中等的亏损发展成为巨大的亏损,此时你已无力支撑,你会被迫承受,被迫止损。这一大亏的恶果都源于不能承受小的亏损,不能及时止损同样,当人们账面获利时,他们总想立刻兑现利润。他们会这么想,“我最好在盈利溜走前就马上兑现。”账面盈利变得越大,兑现利润的诱惑也就越大,而他们也就越难抗拒这种诱惑。一个普遍的事实是:在账面获利时,大多数人变成了“风险厌恶者”,宁可兑现小的利润,马上将蝇头小利确定,而不愿持盈,不愿为更大的利润明智地去冒险。然而在账面遭受亏损时,大多数人又变成“风险偏好者”,不愿及时止损,他们一厢情愿地希望亏损会变小,宁可为了必将扩大的亏损,不明智地去冒险。因此,大多数人与交易成功的要求背道而驰,他们是“截断盈利,让亏损奔跑”。

如果你视交易为一种游戏,那么“止损”和“持盈”就是游戏的规则,玩游戏而不遵循游戏规则,那就是错误的。你要是这样去想,遵循“止损”和“持盈”这两条法则就会变得很容易。在一天交易开始时,你要重温你的交易法则;在一天交易结束时,你要回顾当天的交易。如果在当天交易中你遵循了交易法则,那么即便交易亏钱,你还是要自我表扬,表扬自己遵循了交易法则。如果在当天交易中你没有遵循交易法则,那么

第二个主要问题是“应对压力”方面的。压力有两种表现形式:忧虑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大脑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你脑中满是忧虑,大脑中进行决策的容量空间都被忧虑的事所侵占,那么你就无法有效决策。

应激反应有两方面的影响,其中一方面是它会使人们的视野和关注焦点变窄。人们会重回其早期运用良好的反应方式。例如,当人们身处压力之中时,他们连普通的决策都不想做,他们会套用自己过去还是新手时的做法,他们会按照经纪人的建议去做。简而言之,身处压力之中,对于所有事,他们都想简化处理。可是简单的解决方法极少有正确的。当人们感受压力时,他们也可能成为随波逐流者。其他人的行为、做法就是追随、效法的样本,如此依葫芦画瓢确实很简单。随波逐流者无须自己做出决策,但随波逐流必将导致交易的亏损。

应激反应的第二个重要影响就是,它使人们耗费更多的精力。面对具有压力的事件,人们在一些自己能够考虑到的选择方案上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他们会秉承一贯的做法和固有的思路来应对这些具有压力的事件,只是他们应对得很艰难。按这种做法,你在交易决策上投入再多的精力,也没法帮你赚到更多的钱。适得其反的是,你可能会做出草率、非理性的交易选择,而你多余的精力也会由此耗尽。比如,你可能在发生亏损的头寸上投入大量的精力,积极抵抗,拒绝止损离场。结果你会遭受更大的亏损,所有投入的精力都付之东流。总而言之,应激反应会窄化你的选择范围,让你把更多的精力集中耗费在自己固有的并且一成不变的选择方案上,从而使你的绩效下降。

要成功应对压力须从源头做起,要形成抗压的能力。我建议,在抗压方面存在问题的人可以采用压力管理方面的措施。另外,你要明白,具有压力的事件,其产生压力的大小和有无都取决于你看待这类事件的角度和理解这类事件的方式,这才是压力的源头,明白这一点,至关重要。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理解问题的方式,你将能改变问题和事件的本身,从源头来消除压力。例如,交易赢家和交易输家最典型的差异就体现在对待亏损的态度上。大多数交易输家对亏损感到焦虑不安,然而成功的投机客懂得坦然面对交易的亏损是取得交易成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胜败乃兵家常事。由于大多数人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认为“只许成功,不能失败”,所以大多数投资者必须改变对亏损的看法,对亏损不再忧心忡忡,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交易的成功。

第三个主要问题是“应对冲突”方面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多面性,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的、积极的意向。例如,某人可能有“赚钱盈利的一面”,有“防止失败的一面”,有“自我感觉良好的一面”,也有“顾家养家的一面”,等等。现在,如果你也想建立这些方面,你通常在潜意识里会允许这些方面发挥作用,各行其道。接下来这些方面按照各自的目的会使你持续做出各种新的行为。有时,这些新产生的行为会导致重大的冲突。这种我提出的冲突模型,是我最为有用的看法之一。我不是说人们肯定有这些方面的存在,但是如果我相信这些方面是存在的,那么对于我帮助人们解决交易方面的问题是会有帮助的。我必须让客户意识到他们具有的各个方面,然后引导这些方面协调一致,权衡各方面的得失利弊,尽量让每个方面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彼此之间不会产生冲突。如果可能办到的话,我也希望能对各个方面进行整合,使它们融为一体。

“人们具有各种不同的方面,各个方面彼此会产生冲突”的说法,我认为比较难以理解,无法形成概念,你能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吗?

我为某位场内交易员提供过心理咨询,他的父亲在交易上相当成功,但他父亲并不是他的好榜样,因为他父亲是个酒鬼。于是在这位交易员的内心就形成了“阻止像父亲一样”的机制,他身上的“一个方面”就此形成。他每年通过交易能赚75000美元,但如果他想赚得更多,他身上的这个方面就会产生影响,发挥作用,以确保他不能变得太成功,即不能像他父亲那样成功。我为他做了心理咨询,使他身上的各个方面协调一致,彼此毫无冲突,其后他通过交易,在大约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赚到65万美元。

到目前为止,你列举了“对待风险糟糕的态度”“压力”和“冲突”这三个阻碍交易成功的障碍。就交易心理而言,人们在交易中还有其他主要的问题吗?

第四个主要问题是,许多人是情绪化交易,即让他们的情绪来驾驭他们的交易。实际上,大多数交易问题的解决似乎都包含某种方式的情绪控制。可以帮助人们控制情绪、稳定心理状态的方法,我所知道的至少有10种。有一种简单的方法,人们可以马上采用,那就是调控身体的姿势、调节呼吸的节奏以及舒缓肌肉的紧张。你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改变相关的要素,你或许会发现,你的情绪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最后一个主要问题是“决策制定”方面的。虽然交易决策的制定有许多方法、多种视角,但大多数人在交易决策时会采用通常的决策方法。比如你打算买一辆新车,想一想,在此之前你会仔细研究哪些因素。你必须考虑车型、制造商、交易价格、销售服务、相关成本以及车子的配件等。你可能会花上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来评估这些因素,然后做出购买与否的决策。大多数人会用这样的方法和方式来做交易决策,这显然是无效、错误的,因为这种做法费时太多,而交易决策是有时效性的。所以正确的解决方法是,采用交易系统,依照系统发出的信号进行交易。但大多数拥有交易系统的人,在交易系统发出信号时,他们会继续采用通常的决策方法,而不是按照交易系统的信号进行交易决策,所以他们的交易决策当然不会正确、有效。对于“决策制定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我已发现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法,这种方法通过“锚定”的过程来实现快速、有效的决策。这一过程有点复杂,所以不便在此展开。

如果大多数人懂得情绪控制,学会消除负面情绪的方法,他们是否就能成为成功的交易者?你是怎么看的?

假如负面情绪就是所有交易问题产生的根源,那么确实如你所言,消除负面情绪就可取得交易的成功。但我认为,产生负面情绪的症状只是基础、起步阶段的问题。我在大多数情况下认为,帮助客户解决具体的问题,比如消除负面的情绪,并不能让他们取得交易的成功。我必须教会他们使用有效的交易方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取得交易的成功。然而这一教授过程需要了解交易想法背后的原因和具体的思考方式,而大多数交易者对此并不重视。

要复制他人成功的交易,需要做到哪些事?

复制成功需要复制三大基本要素,即信念、心理状态以及心理策略。最好的交易者在每次交易中都具有的信念、心理状态和心理策略,如果你都能学习、效法,并且最终拥有的话,那么他们的业绩、他们的成功,你就能复制。举一个与交易无关的例子,大多数武术(martial art)行家认为要做到徒手劈板的话,不练上几年是不行的。但我用了大约15分钟,仔细观察那些成功徒手劈板者的动作,接着我就能徒手劈开两块0.5英寸[1]厚的松木板。我甚至演示给我儿子看(那时我儿子才10岁),教他怎样去劈。这就是“成功模型”背后的力量,掌握模型的要素,就能取得成功。

大多数行家的情况是,他们不用刻意学习什么模型,就能不知不觉地具有某种能力。他们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好,因为他们在这一方面所做的事都是自动自觉的,无须借助外力。例如,大多数人学习驾车时,能不知不觉地掌握驾车技术,所做的一切也都是自动自觉的,所以他们不用学习什么成功模式或借助什么外力。当你学习驾车时,甚至不用多想,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当那些“能不知不觉地具有某种能力”的人向其他人阐释他们所做的事,传授成功之道时,许多重要的东西会被遗漏。因此,我关注的重点就是那些遗漏的部分,我会帮学习的人们补上遗漏的部分,让他们真正掌握成功之道。

一般来说,我发现顶尖交易者所具有的信念是:

·钱并不重要(正确的交易操作才是重要的)

·能够坦然接受交易的亏损。

·交易就是一场游戏。

·要取得交易的成功,心理上的演练和准备很重要。

·交易尚未开始,他们已经赢得了胜利,早已胜券在握。

虽然远远不止这五大信念,但我认为这五项信念是最重要的。大多数人从事交易就是为了赚大把的钱,但这正是他们输钱的主要原因。因为过于看重钱,他们就很难做到“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无法接受小的亏损,做到及时止损,同时又急于兑现利润,怕到手的盈利飞掉。与此相反,如果你把交易当作游戏,玩游戏就要遵守游戏规则,而“止损”和“持盈”就是交易游戏的规则,这样去想的话,遵循“止损”和“持盈”这两条金科玉律就会变得很容易。

此外,因为事先经过心理上的演练,做过广泛的规划,顶尖交易者在开始交易之前就在脑海中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做过演练,对交易的策略做过检验,对可能出现的错误早已了然于心。因此,顶尖交易者对于保持长期的盈利早就胸有成竹、胜券在握,对于今后可能遭受的小挫折,也能轻松应对。

我工作中打过交道的顶尖交易者,他们在交易生涯的起步阶段就对交易市场做过广泛的研究。他们形成了“怎样进行交易”的模型,并且不断改进和深化这个模型。在他们确信自己胜券在握之前,他们会不断进行心理上的演练和准备,对于他们想要做的事都统统盘算清楚。经过这些步骤,此时他们不但具有信心,而且具有相应的能力,能够对获得成功做出必要的承诺,而不是盲目自大。此外,我前面讲过的五大信念,这些顶尖交易者都能同时集于一身。因此,我认为恰如其分的信心和不恰当的、盲目自大的信心有三大区别。首先,集各种正确的交易信念于一身,比如我前面所讲的那些信念,才能产生恰如其分的信心。如果一个交易者除了信心,其他一无所有,那么他可能会倒大霉。其次,广泛检验、测试各种交易模型后才能产生恰如其分的信心,如果对于你的交易模型,你没有做过正确、恰当的测试,那么你的所谓信心可能就是失当的,属于无本之木。最后,为了成为成功的交易者,你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只有全力以赴,你才能产生恰如其分的信心。大多数想做交易者的人,他们并未全力以赴,他们只是自认为已经尽心尽力。苏格兰喜马拉雅山探险队有一首诗,作者是W.N.默里(W.N.Murray),其中有一句诗:“人若全力以赴,天将遂人心愿。”

如果你确实全身心地投入交易,那么不仅能确保你不会偏离交易的正道,而且会发生一些有助于你的事,这些事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如果你为了成为成功的交易者确实做到了全力以赴,那么我现在所说的话,你可能会有几分明白,甚至我说“巨大的亏损其实对你也是有助的”,你可能也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反之,如果你在交易上没有全力以赴,那么你可能会说:“撒普正在说的东西,我一点儿都听不懂。在交易上,我已尽心尽力,但那些有助于我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啊。”因为你并不明白,那些看似不利的事,其实对你也有帮助,可以转祸为福。

当出错时,投资者应该采取的上上策是确定出错的原因。我这里说的“查明为什么会出错”倒不是要你为了已犯的错误进行自责,而是要你及时总结这次犯错的经验教训,一旦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就能正确选择,不会重蹈覆辙。你现在及时牢记出错的原因,想象将来可能遇到的类似情况,那么以后一旦遇到类似情况,你就能轻松、正确地应对。

当人们能找出自身的问题时,他们会发现,这些问题通常和某种心理状态有关,常见的例子有:

·我交易时太没有耐心了。

·我在交易时会生气发火。

·我在不该恐惧的时候恐惧。

·我对市场将要发生的事过于乐观。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与心理状态有关的问题。一旦你能确定你在心理状态上存在的问题,你就能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心理状态的问题属于内因,内因是你能够控制的。通过调节身体的姿势、调整呼吸的节奏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能够控制自身的心理状态,这点我之前已经谈过。下面这个方法,你不妨一试:你可以去步行街,观察其他人走路的姿势;然后你要模仿六种左右的走路姿势,你每模仿一种,每走一次,都要留意你的心理状态是怎样随之改变的。

我并不是说“控制心理状态”就是取得交易成功的灵丹妙药,这只是获取成功的一个步骤、一个方面。当你承认获取交易的成功主要靠自己,主要靠内因时,其实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只是刚刚起步。你必须认识到,你要对自己取得的业绩、成果负责,具备这种认识对于取得投资或交易的成功至关重要。交易赢家知道自己要对自己的交易业绩负责,而交易输家认为自己不必对自己的交易业绩负责。

“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被大多数人称为“自律”。我把步骤最简易的方法传授给别人,这样他们就能马上应用。例如有一种方法:假定你坐在桌边,然后你开始意识到,你当前的心理状态需要做出改变,改成你想要的心理状态。那么你就站起来,离开椅子,走到距离椅子四英尺远的地方,然后望着椅子,回想你坐在椅子上的样子,回想时要留意之前的坐姿、呼吸方式和面部表情。接着你开始想象:在你想要的心理状态下,你会是什么样子,你的坐姿、呼吸方式和面部表情将是怎样的。当你想清楚后,你就重新坐回椅子,并且按照刚才想象中的样子去做。这个方法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奏效,因为该方法包含几个重要的原理:改变身体的姿势;从更客观的角度回想、审视自己;想象理想的状态,以此摆脱现实的困境。

这两个杰出的交易者看似完全不同,但实际上你能找到很多的相似处。你可以把这些相似处看作取得交易成功的必备要素。首先,他们都建立了“反映市场是怎样运行”的模型,并且通过广泛的研究来验证他们的模型。虽然两人建立这种模型的思想、侧重点完全不同,但建立和验证这种模型的步骤两个人都有,我认为这点很重要。其次,我之前所述“成功交易者普遍具有的信念”,这两个人也同样具有。最后,这两个交易者对于他们生活的目标以及作为交易者应有的目标都非常清楚。他们相信,自己只是市场众多参与者中的一员,是“金融市场巨大版图”中的一部分,因此要顺应市场的趋势。

通过自我反省,我逐步认识到,我最大的交易错误之一就是,我可以正确把握和参与大行情,但我无法充分利用行情,无法赚足行情。相较我所认为的大行情而言,建仓规模实在太小,能赚大钱的大行情却没有下重注。错上加错的是,我会很快地了结利润,赚了一点就走。通常,行情才起步,价格才动了一点,我就获利了结,希望在价格发生回撤时再次进场建仓,但问题是,其后的价格回撤并未达到我预设的再次进场建仓的价位,所以我错过再次建仓的机会,眼睁睁地看着行情轰轰烈烈地继续展开,而我只能在场外空仓观望。我发誓这种情况绝不会在我身上再度发生,我会全力以赴,紧跟市场,尽量赚足行情,实现交易利润的最大化。

按照我的解释,梦是潜意识的表现形式,有时我们对于真实、正确的市场分析会无法接受,刻意回避,会产生心理上的障碍,而通过梦境可以帮助我们突破这种心理障碍。例如我看多市场,但尚未进场做多,此时我应该理性地考虑到,等到价格回撤时再进场建仓比马上追高建仓要审慎、安全,即使对市场进行切实评估后,得出的结论是“这种价格回撤并不太可能发生,价格会继续上涨”,也要保持理性的思考,而不能追高建仓。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市场价格已处高位,我才想到进场建仓,这表明我的表现是不合格的,因为我并没有及早做多,抢占先机。承认这一点是令我郁闷、堵心的,这时我会产生心理上的障碍,不愿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导致冲动追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能梦到市场将转涨为跌,那么这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它通过梦的形式让我破除心理上的障碍,从而能够理性地思考,不会盲目追高做多。

Read Full Post »

萨利巴采用的交易方法是,当捕捉到罕有的、重大的交易良机时,他就不再满足于每天为蝇头小利买进卖出,而是一路持仓,赚足行情。他充分利用仅有的几次交易良机,建立了大部分的财富。

萨利巴的交易业绩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并非他交易生涯中所取得的几次暴利,而是他取得这些巨大利润所采用的交易方法。举例来说,他严格控制风险的方法令人印象深刻,而且超乎想象。实际上,在某个时期,萨利巴实现了70个月的连续盈利,并且每月的盈利都超过10万美元。把握几次大的盈利机会,从而赚到数百万美元,相当多的交易者可以做到,但其后能够守住财富,不让盈利回吐的交易者,其人数会大幅减少。只有极少数的交易者(比如萨利巴)能够做到既能赚到偶尔才会有的暴利,又能始终稳定盈利,守住赚到手的财富。

在那段时间,我向场内富有交易经验的经纪人请教,寻求操作建议,学习交易经验。他们说:“你必须具有交易纪律,你必须做好自己的功课。如果这两件事你能够做到,那么你就能通过交易赚钱。你也许无法通过交易致富,但你能每天赚300美元,那么到了年底你就能赚到75000美元。交易盈利,你必须这样来看。”这番话犹如指路明灯,令我茅塞顿开。我认为这种每天赚一些,逐步蚕食的盈利方法是我应当采用的,采用这种方法,我不会面临大的风险,并且可以积小胜为大胜,从而积聚大量的财富。

一条极为有用的交易建议,就是他给我的。一旦我交易业绩开始好转,他就叫我加大交易规模。他说:“托尼,银行家给出第一笔贷款后,如果他感觉这次贷款的对象是正确的,将来是有利可图的,那么其后的贷款金额就会逐步变大。交易同样如此,你交易情况良好,就需要加大交易规模。”

对于持仓头寸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你总是清楚的吗?对于最糟糕的情况,你总能事先知晓吗?

是的,我可以做到。现在市场会发生什么情况?市场是横着不动,还是爆发上涨,或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我都会事先预判。但无论市场将会怎样,我对最糟糕的情况都会事先知晓,会做好最坏的打算,会提前进行预防。所以,我交易遭受的亏损总是可控、有限的。

许多场内交易者为何最终会输到一无所有?

这类场内交易者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认为自己要大过市场,将自己凌驾于市场之上。他们不会敬畏市场,并且他们还忘记自己的交易纪律和“必须刻苦努力”的行为准则。这样的交易者无法在市场生存,终将亏光离场。不过话说回来,大多数场内交易者确实都很努力。

对于交易市场,公众最错误的想法是什么?

他们最错误的想法是,市场必须上涨,这样我才能赚钱。正确的想法应该是,如果采用正确的交易策略,就能在任何一种市场上赚钱。在期货、期权以及对应现货市场上,无论在何种市况下,要建立相应的交易计划,都有足够多的交易工具可供我们采用。

交易遭受亏损的时候,你会怎样处理?

为什么会输钱?要么日内交易做得糟,要么持仓过夜的头寸遭受亏损。如果某笔亏损头寸的交易操作是有问题的,那么你应当止损离场。你总有再度进场、重新盈利的机会,所以当你遭受亏损时,要么清仓离场,要么采取中立的交易策略,对发生亏损的头寸进行对冲。当你所坐的船出现裂缝,水已渗入时,你不能为了排水而在船身上再挖一个洞。这就好比交易遭受亏损后,你不能在亏损的头寸上继续加码或死抱不放。

假如你交易决策的错误导致交易发生亏损,那么你会怎么做?

那就暂停交易,休息一天。如果我已清仓完毕,停止交易,我想舒展四肢,平躺在阳光下,晒一会儿太阳,把所有费神劳心的东西都抛到九霄云外。

取得交易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交易成功的要素就是“头脑清楚,思路清晰,全神贯注,纪律严明”。交易纪律是排在首位的:采用某种理论、方法进行交易,并且始终坚持、恪守,这就是交易纪律。但同时你必须心胸开阔,灵活机动,虚怀若谷。只有做到这样,一旦你的理论、方法经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你才能及时调整和改变。你必须能讲这样的话:“我的交易方法对这种类型的市场是有效、适用的,但我们现在所处的市场并不是这种类型的市场。”

你赖以生存的交易准则是什么?

我会逐步加仓和逐步减仓,这样就能分散风险。对我而言,下清一色的大额交易订单并非头等大事,并不重要。

要始终敬畏市场,永远不要想当然,做好自己的功课。回顾一天的交易,找出自己做对和做错的地方,这也是功课的一部分。功课的另一部分就是对未来进行预测。我希望明天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发生的情况与我所愿正好相反,我该怎么做?如果明天我希望出现的情况没有发生,我又该怎么做?考虑所有“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要预期未来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规划,而不是对已发生的情况做出回应。仅对当前的市况做出回应,是远远不够的。

成为我的访谈对象,并且收入本书的杰出交易者,他们多数不是一夜间取得成功的,他们能有今天的成就都非一蹴而就,认识到这点很重要。萨利巴最初交易时,曾遭受惨重损失,几乎令他产生自杀的念头。然而这些杰出交易者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具备超强的自信和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尽管在交易生涯的早期遭受失败,但上述两个特点足以使他们取得最终的成功。此外,萨利巴的坚持不懈除了让他走出早期失败的阴影,重新振作起来,而且在其交易生涯的其他阶段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萨利巴在交易特利丹公司股票期权时,因为每次只交易一手,所以经常遭到场内其他交易者的嘲笑,要是换作其他人,可能会因此放弃自己的交易策略,以免遭受耻笑,但萨利巴依然故我,坚持了下来。

同样是交易特利丹公司股票期权的例子,这个例子也揭示了杰出交易者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保持严格的风险控制,即便实行时遇到困难,也一定要做到。当萨利巴在交易特利丹公司股票期权时,他被场内其他交易者叫作“一手交易者”,此时他非常可能加大交易头寸的规模,不再每次交易一手以免遭别人耻笑。但萨利巴面对众人的嘲笑,仍然坚持自己的交易纪律和交易策略,严格控制交易的风险,继续保持小的交易规模。直到他交易账户的资金增长到一定程度,使他能够加大交易头寸的规模,他才遵循风险控制的原则,逐步加大交易头寸的规模。

刻苦努力地工作以及对许多不同预想、假设进行细查,使萨利巴能对所有意外情况都有所准备,能够未雨绸缪,这也是萨利巴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当1987年10月19日股市发生崩盘时,萨利巴通过列出和考虑所有“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使他不仅没有被吓坏惊呆,反而加以利用,捕捉其中的交易机会。许多人把杰出的交易者想象为“能够凭借自己超人的敏捷或近乎第六感觉的东西,不断进出市场,快速赚到大钱的人”。然而杰出交易者的现实情况没有那么富有魅力,没有如此神奇。大多数杰出的交易者把他们的成功归功于“努力刻苦地工作”和“做好所有的准备”。实际上,许多非常成功的交易者像萨利巴一样,每晚都会做好自己的“功课”,因此他们每晚没有闲暇的时间或者不会让别的事情来干扰他们做每日的市场分析。如果他们偏离了自律,没有做好“功课”和交易的准备,通常会令他们付出高昂的代价。据萨利巴自己说,由于自己因公出差,从而没有及时下单交易,因此导致最近某次交易的失利。他说:“这笔交易我亏了1万美元,虽然金额不大,但所有1万美元的小额损失累加在一起,那就是很大的亏损了。”

Read Full Post »

你是怎样学会交易的?

学交易时,我每次只交易一手。那时我整天站在交易所内观察行情动态,并对市场行情形成自己的观点。即使有时我并未实际进行交易,只是在心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但只要我的观点正确,我就会备受鼓舞、信心大增。接着当我实际交易时,我知道自己每天在交易所站六个小时,日复一日,在大多数时候自己的交易观点都是正确的。而我过去所观察到的市场模式、交易规律会在我交易时再度出现,丝毫未变。我把过去观察、学习所得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交易,把过去只在心中形成的观点付诸实践。

你是指市场模式或交易规律会始终不变、不断重现?

两者都是这样。市场模式会一次又一次重现,而同样的一件事,市场参与者会不断重做。

这1%的人凭借什么脱颖而出,他们和另外99%的人有何区别?对此你可有高见?

有点个人的看法。这1%的人非常刻苦努力,而且百折不挠、坚持不懈。他们热爱交易。热爱交易,才能取得交易的成功,这是必需的。另外,在交易这行,你必须完全漠视金钱,不能把钱看得太重。把钱看得太重会导致交易操作出错,你不能为钱而交易。

某位新人将是个交易输家,你从何而知,凭什么来判定?

最为重要的判定依据是,输家在交易方面付出的努力远远不够。参与市场交易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任何一笔交易的胜率都是50%,成败的可能是五五开。他们不知道有些东西可以提高交易的胜率。他们没有全力以赴,没有全神贯注。他们没有仔细观察“影响市场的因素”。你从输家的眼中可以看到,一座高墙似乎已矗立在他们的面前,使他们无法逾越前行,而这座墙是他们自己建立的,一切都是咎由自取。要留意其他市场的动向,比如道指或黄金的动向。要观察场内交易池里的交易者。

换句话说,交易输家没有全神贯注,对于市场和其他交易者关注不够。他们站在场内就是试图不断地交易,但对于市场所有一切的动向却知之甚少。

确实如此,另外他们的交易费用通常会很高。他们不愿花足够长的时间站在场内观察和学习,从而掌握交易的技能。这和任何工作是一样的,如果你观察和学习的时间足够长,你就会掌握相关的技能。问题就在于,在你动手交易前,你愿花多长的时间来观察和学习,愿付出多少时间来掌握交易的技能

你是在哪个时点确信你将成功的?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在交易中快速输光离场的可能总会存在,所以在交易这行绝没有什么确信可言。我的交易观是,拿剑之人将会死于剑下。因为偶然的突发事件,市场价格朝不利于我的方向运动并且达到涨跌幅限制,而我又是重仓持有,在交易中,这种可能永远存在。另一方面,世界上任何一个交易市场,我都能参与其中并且赚钱盈利,对此我深信不疑。

以你看来,普通交易者,也就是大多数公众交易者,他们在交易上所犯的错误是什么?

他们所犯的错误是交易过于频繁,对于交易时机没有精挑细选。市场价格一有波动,他们就想动手交易。所以,他们不会耐心等待交易良机,而是最终染上交易的强迫症。大多数人缺乏耐心,而“具有耐心”是成功交易者的重要特征。

要等待合适的交易时机,是这样吗?

是这样的。我敢打赌,大多数人做完最初五笔交易后,相较他人的业绩,其业绩是领先的、是盈利的。这时他们会想“这太好了,市场就是我的提款机”。但接着他们忘记了自己最初赚钱的原因。他们一开始能够赚钱是因为他们能够长时间地等待,能够耐心等待交易良机的到来。最初交易的时候,他们会说“我确信这是做多的良机,因为市场过去许多次都是这样的,这种看多的形态是我观察总结出来的”,因此他们赚到了钱。但很快,他们开始每天都进行交易,不再耐心等待交易的良机。

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是,他们在一些交易中发生了亏损,而且应该如何应对亏损,他们一定不知道。在这些交易中,他们一上来是赚钱的,等他们知道不对时,账面已经打平。此时他们开始犹豫:“我要在什么价位离场呢?”就在他们犹豫之际,市场让他们的亏损继续扩大。当他们账面亏损的时候,他们会说,“如果我在这里做空离场,我将亏损1000美元。”如果他们每周的薪资是500美元,那么他们就不想亏损1000美元,不愿就此止损离场。之前频繁交易的时候他们从不考虑金钱的得失,而此时他们对于金钱的得失又很快考虑起来。

面对发生亏损的头寸,你是如何处理的?是很快止损离场吗?

如果我能很快离场的话,我会很快离场。我止损方法的要点是,我很有耐心,我会等待离场良机的出现。如果我认为这是一笔失败、亏损的交易,我会等到最佳的离场时机再平仓止损。离场良机一旦来临,我就力图冲销平仓。

比方说,当市场是单向运行的,你因此面对止损离场的问题,那么你到什么时候会被迫止损离场,而无法继续等待离场良机?

这取决于市场价格向不利于我的方向运动了多远,即我账面的亏损已有多大。当账面亏损达到一定程度,我就会放弃等待,止损离场。这种情况一年中会有三四次。一旦发生,我就马上平仓离场。

这种止损手法是你交易方法中的关键要素吗?

是的。在交易中不要轻易放弃,即不要一遭亏损,就立刻快速止损。一般认为,交易者要遵循“快速止损”的交易准则,许多交易者深受这样的教育,所以只要持仓头寸一出现亏损,他们就立刻止损离场,这样快速止损当然有好的地方:这些快速止损的交易者在市场上永远能够活下去,不会输光离场。但是,如果他们能有一些耐心,应该会这么说,“是的,这将是一笔失败、亏损的交易,较好的做法是,如果你做多,当市场价格下跌,使你遭受一点亏损,你应力图在价格反弹一点的时候再做空冲销,止损离场;如果你做空,当市场价格上涨,使你遭受一点亏损,你应力图在价格回跌一点的时候再做多冲销,止损离场。

在技术图表上,你关注哪些东西?

关注关键的价位,比如一周中的价格高点和价格低点,50%的回调位置以及价格盘整区间

你通过使用技术图表来形成短期或长期的观点吗?你所说的“短期”是指多短?

形成短期的观点。尽可能的短。通过交易来赚钱,操作要尽可能快速,这样能使交易风险最小化。时间越长,变数越多。

运气和交易有关吗?

交易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你刻苦努力,付出时间和精力,你的运气自然就来了。我在首笔100手交易中非常幸运地成为赢家,但我为什么会有好运呢?因为之前我能一整天站在交易所内,不断观察学习,六个多月天天如此,从而形成和提升了我的市场感觉。机会一旦来临,我就不会迟疑,能立刻把握。机会和运气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不能总是我行我素,不能唯我独尊,这是否也是取得交易成功的要素之一?

是的。当你成功时,你必须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成功的状态。如果你赚到很多钱,你会很快开始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绝不会出错。你能操作正确、取得成功是因为你能遵循过去观察、学习所得的点点滴滴,而当你自以为是后,你会忘记这个原因。一旦你认为“老子将是天下第一”,你就会遭受重挫。

成为杰出的交易者,是否需要有点自大?

实际上,最好的交易者没有自我意识。要成为杰出的交易者,只有在树立自信心的时候才需要有足够强烈的自我意识,才要有点“自大”。自我意识对交易形成阻碍,那是输家所为,你要力图避免,你必须戒除自傲,消除强烈的自我意识。

鲍德温的交易业绩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因此他是本次访谈理想的候选人,然而对于他访谈中的评述是否和我或者其他场外交易者有所关联,我确实不抱太大的期望。毕竟,一个持仓时间用“分钟”或“秒钟”计量的场内交易者,他所说的内容和持仓时间在数周或数月的交易者能有什么关联呢?

令我惊奇的是,通过这次访谈,我很有收获,并且收获的真知灼见都与场外交易有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鲍德温强调“不要从金钱角度去考虑交易”。对他来说,金钱只是交易业绩的计分工具。而与鲍德温做法相反的是,大多数交易者会先把盈亏的数字转换为有形的实物,然后再去考虑交易的盈亏和操作,此时这些交易者的错误心态是他们做出正确交易决策的唯一阻碍。

例如,假定你最初的交易计划是,在一笔交易中你能承担的最大风险是5000美元,即最多能亏5000美元,超过就止损。接着在某笔交易中你账面上很快亏掉了2000美元。如果此时你从金钱的角度来考虑这笔交易(比如“另外的3000美元够我去度一次假”),你就会平仓止损。即便你依然相信“这笔交易的操作是正确的,最初的判断是无误的”,并且此时也并未达到止损点,但是由于错误的心态,你还是会平仓止损。因为判断失误导致头寸亏损,你不想继续持有从而平仓止损,这是一码事;因为你把交易承担的风险转换为有形的东西(比如可能亏掉的钱能用来度假),从而导致心态变差,完全出于冲动而去平仓,那是另一码事。两者天差地别,截然不同。

鲍德温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有违传统、不同寻常的止损方式:他认为止损不要过快,不要过于仓促,而应耐心等待离场的良机,对离场的时点要进行选择。这一止损的操作建议和大多数交易者的止损主张相悖。难道“快速止损”不是取得交易成功的基本原则之一吗?然而我认为,鲍德温这一阐述与“快速止损”的准则并无矛盾。我认为他所说的意思是,当市场价格朝不利于你的方向大幅快速运动时,此时并非止损离场的良机,通常是离场的最坏时点。鲍德温的观点是,此时不要急于离场,要忍受账面亏损带来的痛苦,只要稍作忍受和等待,就能找到更为有利的平仓离场时机。当然,只有训练有素、具有纪律的交易者才能应用鲍德温的止损理念和方法,因为这些交易者具有风险控制的策略和能力。

Read Full Post »

Older Po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