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s:
文章
留言

Archive for 2020 年 01 月

价值中枢篇(上)

散户四大盈利模式系列之四:价值中枢篇(上)
 
1/5
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应对方式
投资中有一个经典的问题,手中持有低估品种连续上涨几天后,已经有了10个点的利润了,不再低估,但也谈不上高估,此时是抛还是留?
这种情况下呢,我的处理有三种:1、卖出,2、持股不动,3、继续买进——哈哈,好像是一句废话,但下面的话就不是废话了——如果在此股上的盈利模式是“成长加仓”,就要判断基本面是否发生了质变,如果是,加码买进。这种思路,我在《如何把握公司业绩与股价双爆发的时间点?》一篇中已经说过了。

如果在此股上的盈利模式是“困境反转”,就要看目前的股价对应前一个盈利周期的哪一个上升点,当时对应的盈利水平如何,当时的估值包括哪些跟现在差不多的预期?

如果你判断基本面还需要半年以上才可以达到这个水平,说明确定性一般,就应该继续当成“困境反转”持股;如果判断本季就已经达到,即已完成“困境反转”,那就应该进入其他盈利模式,或者结束投资。

如果在此股上的盈利模式是“价值中枢”,那就是本文的内容了。

“价值中枢”是最经典也是最基本的价值投资方法,也是价值投资者首先应该掌握的模式,故将分为两篇,上篇讲基本原理及操作,下篇是操作失败后的应对。

盈利模式系列前三篇

价值投资的四种盈利模式,掌握一种就能受益终生

困境反转:未经历挫败的公司,不值得投资

如何把握公司业绩与股价双爆发的时间点?

2/5
“价值中枢”的核心逻辑
价值投资的核心很简单,就是赚企业业绩增长的钱,比如说,假定一只股票市盈率年初和年尾保持不变,它的eps增加了20%,那么它的股价也会上涨20%。股票的“实际价值”如下图,是一根向上倾斜20%的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如果你的投资预期收益是20%,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到一支业绩增长20%估值合理的公司,不管股价如何波动,佛系持股,任由市场的力量最终把股价推升20%,坐收20%的利润,这是巴菲特的核心方法,也是最经典的价值投资方法。

但问题在于,市盈率不变这个前提太理想了,实际上,就算是盈利最稳定的白马股,PE也是不停变化的,变化的动力来源于市场风格波动的影响,比如去年的白马股行情,业绩增长率没有变化,估值却涨了一大波。

一般而言,在成熟市场,价值投资者应该无视这些市盈率的短期波动,去追求长期的业绩增长带来的回报,但A股却不应该这样,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A股的短期波动太过剧烈,市场先生会用极低的价格卖给你股票,又要用极高的价格买你手上的股票,就像有人要给你送钱一样,你到底要不要呢?

事实上,巴菲特不但不会拒绝,反而在不断寻找这种低价和高价交易的机会。

第二个原因,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研究结论是准确的,大部分市场公认的高成长公司,都是阶段性的成长,我们的操作必须要增加“容错率”,就一定要在估值偏高的区间,兑现一部分利润。

第三个原因:市场的机会是一步步走出来的,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去拥抱“新机会”,所以必须要在旧有持股中兑现一部分合理的利润,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我在《为什么买到大牛股的人多,真正赚到钱的人少?》一文中讲过这个理由,赚钱不能赌一两只股票是牛股,而必须让自己整体持仓的“赔率与确定性”处于最佳状态,要敢于放弃一部分持股利润,哪怕以后再追高也是值得的。

所以,答案就是:

1、如果波动在一定幅度范围内,我们就置之不理,安安稳稳地赚个业绩增长的钱;

2、跑到范围外,向上我们就先兑现一笔,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向下就加仓,用高仓位提高收益,后两个都是赚估值的钱;

退可守,赚业绩的钱,进可攻,赚估值的钱,这就是“价值中枢”策略的核心逻辑。

具体的操作分三步。

3/5
“价值中枢”三个步骤
第一步,在季报或预告发布后,确定一家公司目前合理价值区间,中间值为价值中枢,以光环新网为例(定股价合理区间即为估值方法,我在估值系列的几篇有详细介绍)

第二步,根据业绩预测增长率,划一个向上的斜线

第三步,在这个斜线向上向下一定的空间,股价在此范围内波动,就佛系持股,超过上限或低于下限,就分批卖出和买入。

说到这儿,大家一定有很多问题,别急,我们一个一个来。

第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机构的预测是准确的呢?

没错,机构的预测通常跟实际业绩还是有差距的,所以特别提醒,“价值中枢”的方法仅仅适合于增长率比较稳定,而且稳定在25%以内的常态增长范围内的白马股。

比如上图选择了光环新网示意,因为光环新网核心的一线城市及周边的IDC业务是需要行政审批的限制性资源,类似商业地产,可获得稳定增长“地租”;而且机构很容易要跟据上架率测算业绩增长。业绩稳定后,一是容易有长线资金,减少波动性,另外估值变化空间也不大,所以被我拿来做示意 。

那种业绩暴增50%以上的阶段性成长股、行业趋势股或困境反转公司,不能用这个方法,切记切记!

机构预测的准确度与业务的复杂性有关,所以还可以翻看一家公司往年机构的预测值与实际业绩的偏离度。

此外,我们只能在区间做分批兑现或买入的操作,也是应对预测的模糊性。

区间以下买,区间以上卖,区间内持有,但买多少,卖多少,节奏如何,取决于你的投资风格、持股分散度、仓位要求,等等。我一般会在接近上限附近先减一部分仓位,突破了上限后,继续再减(任何买卖之前都要确定基本面的变化,这个下篇再说)。

这个方法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可以战胜90%的散户投资者,因为A股波动大的根源是散户的追涨杀跌,而“价值中枢”就是专门收割这些韭菜的剪刀手。

道理说清楚,第二个问题就来了,到底这个区间定多少呢?这才是“价值中枢”方法的核心。

4/5
价值区间的幅度
价值区间的幅度取决于两点,第一是预期业绩增长率。这一点最好理解了,假定PE不变,你目标是持有一年赚业绩增长的钱,可运气好,一个星期就实现了,至少你可以先卖掉一点吧?

有人可能说了,万一卖掉之后,一直涨再也回不来呢?这是个好问题,我们留到下篇再解决。

第二点,价值区间的幅度和方向还取决于该股增长的确定性。

预期增长率都是研究机构根据业务逻辑和过去业绩推算出来的,取决于很多假设条件的实现(见《新手的致命亏损,总是在“不确定”的机会上盲目重仓》),尤其是那些高增长预期的,往往确定性不高,就要给预期增长率打个折扣。

根据确定性调整区间的具体方法是,确定性品种的持有区间上限上移,即上涨时尽量持有;低确定性品种的持有区间下限下移,即尽量下跌到有较高安全边际的位置再增持。

任何投资体系,其基本理念之间应该能自洽,价值区间的确定方法跟价值投资的很多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第一、大白马宜持股不动,弹性标的要及时兑现利润。

高增长、高确定性的品种向上区间范围大,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市场极端上涨情况下才会兑现,最终的实际效果就是一些大白马不管涨跌持股不动,并不是我们不能卖,而是持股中枢向上区间非常之宽。

比如我在持有的立讯精密,在2019年下半年虽然涨得猛,却几乎没有卖,正是确定性和增长双高,导致我设立的区间中枢向上高达50%。

相反,那些增长幅度一般,或者确定性不高的品种,向上区间可能就是20%,很容易出现买卖机会,这也正是低确定性品种涨到一定位置,很容易遇到像我这种操作手法的抛压,从而涨势没有持续性的原因。

第二、确定性决定仓位上限

高确定性的白马股,持股中枢的向下区间较窄,容易出现下跌增仓的机会,向上区间较宽,不容易出现兑现利润的机会,所以执行时间越长,仓位越高,直到达到我的操作体系规定的单个持股最高上限。

低确定性的弹性标的,持股中枢的向下区间较宽,不容易出现下跌增仓的机会,向上区间较窄,容易出现兑现利润的机会,所以执行时间越长,仓位越轻。

所以,“价值中枢”的盈利模式,本质上跟“确定性决定仓位上限”的理念是一致的。

第三、买入要看安全边际,持股要看确定性

因为价值区间是不断上移的,高确定性的白马股超过价值区间就算没卖,过一段时间,又会落入价值区间内,所以卖出的风险比持有大;

低确定性的弹性品种,价值区间不一定能持续上行,所以,有时表面看跌破持有区间,过一段时间看,反而是高估的,所以买入一定要非常有安全边际。

5/5
为什么长期持股的风险巨大?
我知道,在很多“正统”的价值投资者眼里,老巴那种深度研究并耐心持股才是价值投资,像“价值中枢”这种高抛低吸的方法就是邪路。实际上,长期持股不动的风险在A股非常之大。

柯林斯在《基业常青》中分析了18家优秀企业是如何走向成功的,但十几年后,他着手写《再造卓越》时,发现《基业常青》中那18家公司有11家已经黯然失色了。

从本质上讲,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一个黑匣子,因为你既不是公司的管理层,也不是公司的员工,根本无从得知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你只是凭着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对企业家基本道德观和管理能力的信心,对基本商业逻辑的判断,去支持你的投资。

但天下没有什么理所当然会让你赚钱的事情,公司的经营都是有周期的,人性也是复杂的,从盛到衰的逻辑,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谁也无法避免。

洪洞县里无好人,坏制度可以把人变成鬼,A股当然有可以长期持有的公司,但再深度的研究也不能保证你手里的那一个就是。

从人性的角度思考,如果我们长期持有一家公司的数量没有任何变化,那我们从内心深处很可能会接受自己是一个股东,从而出现屁股指挥脑袋的情况,失去了洞察事情发生变化的敏锐性。

而从以往的操作实践看,我发现在加仓和减仓的那一段时间,投资者会自然加强对这家公司的研究,特别是当你的仓位开始减少的时候,你会用更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公司。

当然,在使用“价值中枢”模式时,还是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突破价值区间,你一路卖,股价一路向上不回头,怎么办?

如果上面的问题,你只是损失了机会成本,并没有实际损失,那么下面的问题就要命了——

第二、如果向下突破价值区间后,你一路买,股价一路跌,怎么办?

这个问题几乎是所有价值投资者都有可能遇上的“梦魇”。

这两个关键问题,我将在“价值中枢”模式的下篇为大家解答。

Read Full Post »

 

很多人在糾結到底是不是牛市,可以這樣說,每一輪的牛市,都是在爭論不休和分歧中展開的。大部分人都是走了好遠之後,回過頭看,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牛市。等大部分人醒悟過來的時候,市場就進入了高潮,距離牛市結束就不遠了。

其實,我現在不願意用“牛市”或者“熊市”去分析市場,因為我說“牛市”,就代表了我內心有“牛市”的預期,我的潛意識就會帶著“牛市”的觀點去觀察市場,就無法做到“空杯”。從量價分析的角度來講,其實是不是牛市,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跟隨趨勢就好了,只要趨勢一直向上,就沒必要患得患失,更沒必要猜頂,而是讓頂部自己走出來。

利弗莫爾也是這樣,從來不講“牛市”和“熊市”,只說“上升趨勢”或者“下降趨勢”。表面上看是一個意思,其實不然,這代表了一個交易者觀察和跟隨市場的思維模式。

現在的市場,處於上升趨勢,是顯而易見無可爭辯的。經常有人問我,怎麼判斷上升趨勢,我給的答案很簡單,就是“肉眼可見”。你打開K線圖,自己退後兩米去觀察,如果肉眼看出來斜著向右上方,那就是上升趨勢。這比任何技術分析都管用,並且過濾掉了一些短期的噪音。如果用這個方法,你是不是可以看出來,下面的創業板指數,在走上升趨勢?

如果你能看出這是一個清晰的上升趨勢,那就與趨勢為伍好了。很多人又會問,這裡是不是太高了?是不是要調整了?有這種問題的,都是帶著主觀看市場的,沒有做到“空杯心態”,真正的做法和思維模式,是等頂部自己走出來。

我認為上升趨勢的要點,有這麼幾個:

1、耐心與趨勢為伍,不猜頂,而是等頂部自己走出來

2、上升趨勢,只觀察一點,就是有沒有影響趨勢的回落(見頂信號)。這些都會體現在量價行為中。出現就積極應對,不出現就耐心做多。注意,是依據“見頂信號”這個事實操作,而不是你“感覺”或“認為”要見頂。這是客觀跟隨和主觀判斷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

3、健康的上升趨勢,不是天天大陽線,而是伴隨著修正的震盪向上,比如進二退一

4、健康的修正(可以理解為小平臺整理)後的突破第一時間,和所有淺嘗輒止的調整後的踩,都是最好的買點或加倉點。(這裡要通過量價行為分辨什麼是“影響趨勢的回落”和“淺嘗輒止的調整”,一個是風險信號,一個是買入信號,都會體現在量價中)

5、市場輪動加快,追不如等。市場持續走勢上升趨勢的時候,人心浮躁,概念層出不窮,你會感覺到處都是賺錢的地方。如果缺乏耐心,總是在屁股後面追,頻繁換倉,會很累,也賺不到錢,到頭來你會發現,還不如多些耐心持股更好。

6、保持耐心。前幾天和朋友討論,一個常年在市場中被事實證明的穩健策略,在“牛市”中往往幹不過新手。為何呢?因為新手操作非常猛,沒有風險意識,往往被最賺錢的板塊和個股吸引,兇悍的買賣,如果運氣好,非常容易短期創造高收益。而經過多輪牛熊洗禮的成熟投資者,往往心懷敬畏,普漲行情就體現不出優勢。但是,牛市一過,那些新手總是會把錢再還給市場,而成熟投資者卻鎖定了利潤。回憶一下你剛剛入市的時候,如果你恰好在牛市入市,是不是如此?只有保持耐心,不被這些噪音干擾,按自己的策略耐心的做,長期贏家才是真正的贏家。

我認為,當前的市場,做好上面幾點就可以了。

除了以上的操作要點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種市場環境,該如何選股。我讀了很多投資和交易的書籍,我感覺在強勢的市場中,最好用的策略,是歐奈爾的策略。因為歐奈爾的“CANSLIM”體系兼顧了基本面和技術面,我認為有這麼幾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在強勢市場中應用的:

1、強調的是“在新高附近突破買入”,比如杯柄買入法。強勢的市場,這種策略總是能創造高收益,因為市場強,突破的成功率會大大提高。(弱勢市場,歐奈爾建議休息,因為突破買入經常失敗)

2、強調專注于強勢行業,強勢行業在市場中總能跑贏落後的行業

3、“CANSLIM”體系兼顧了基本面,其實是在基本面好的股上面做交易,降低了風險。

4、“CANSLIM”體系是一個中線策略,講究觀察周線,杜絕了一些短期噪音,非常適用於持續的上升趨勢。

歐奈爾最經典的書,就是《笑傲股市》,現在已經更新到第4版了,這本書我讀了不下於5遍,可以說是將基本面和交易結合的最好的一本書,下面是書中的一些經典:

歐奈爾的“CANSLIM”體系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C意為最近一個季度報表的盈利。

A意為每年度每股盈利的增長幅度。

C和A簡單理解為業績要高增長。歐奈爾發現,很多個股股價大幅上漲之前,當季每股收益都有大幅度的增長。

N意為新產品、新管理方法、股價創新高。

S意為流通盤大小、市值以及交易量。股本小的股票流動性較差,股價波動會比較激烈,易暴漲暴跌,但最具潛力的股票通常是這些中小型成長股。S還代表供給與需求。如果股票價格上升,則要進一步觀察成交量是否顯著擴大,這種情況很可能說明有機構投資者在買進建倉。一旦股票自底部整理形態向上突破後,其日成交量應該較正常水準至少高出50%,成交量的劇增意味著這檔股票具有投資價值,仍然有上漲空間。

L意為該股票是否為行業龍頭,是領漲股還是落後股。歐奈爾認為,要成為股市贏家的法則是:不買落後股,不買同情股,全心全意抓住領漲股

I意為跟隨機構。歐奈爾認為:“一隻表現很好的股票不需要大量的機構眷顧,但至少應該有幾家。即使一檔股票只被少數幾家機構光顧,而且後來證實其買進決策是錯誤的,大量客觀的買進盤仍會推動該股價格大幅上漲。”

M意為大盤走勢和方向如何

“CANSLIM”體系我認為是契合當前市場的最好的體系,這些內容的詳細解釋,都可以在他的經典著作《笑傲股市》中找到,除了上面這些內容,書中還對買賣點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本書前面有100張經典圖形,單是這些圖,也可以訓練對買點的把握。同時,也講了如何做風險管理,以及止盈止損的技巧。我感覺,別管是新手還是老手,這本書都值得作為你的枕邊書(也是有多個譯本,下面是最好的翻譯版本)。

最後,給大家一個建議,無論你做不做交易,其實都應該去多讀書,尤其是讀一下這種經典,因為在我的理解和成長過程,讀書是打開“可能性”的路徑之一,有些書會讓你豁然開朗。多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人生是不一樣的。你拒絕讀書,就是拒絕為自己打開新的可能性。

Read Full Post »

投資不虧損公司

(1)关于标题

为什么说是“估值逻辑”而非“估值方法”呢?说不准,也许是因为我认为这些根本不算什么方法,因为谈到方法总是会涉及到“完整性”或“严密性”一类词汇,想来称之为“逻辑”可能较好一些。

并且,我想还是尽可能把问题简化要容易掌握一些,如果我想坚持某一个原则或方法一类,那我想我会尽可能让他们简化,这样不容易忘记,而且在具体作业时,也不至于每次都要翻看书本。

(2)估值很难吗?

也许很难,这一点我也说不清楚,我想主要还是看我们把哪些工作纳入“估值”工作的范畴之内。如果说估值很容易,那么我可能是因为我仅仅把“最终计算过程”当成“估值”作业,而没有把之前的“假设推理”过程放在其中。

鉴于“假设推理”过程可能会使文章变得过于庞杂,并且一篇文章的篇幅可能很难把各种细节都描述清楚,所以还是决定只在这里描述一个大概框架。若有兴趣,则可以分别加以讨论。当然,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也都在讨论这些问题中的一部分,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翻看。这篇文章还是打算着重描述在估值当中出现的一些“最为简要的逻辑”。

(3)前置假设推理

实际上,这一过程才是“估值工作”中最为花费时间的过程,或许几乎90%的时间都花费在这一过程中。在这里可能要解决很多问题,我想可以简单罗列如下一些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地方,边想边写的后果总是会遗漏一些原本比较重要的事情,也就见谅了。

首先,这里面可能涉及到的一个“朴素逻辑”可能是:一切投资都建立在“确定性”之上,而非“偶然性”。不管未来看起来多么美好,如果它的“美好”仅仅是建立在虚无缥缈的“美好假设”之上,那么对投资者而言,或许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确定性”也是“降低或排除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把投资的首要原则定义为“在接近零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收益”,或“不在任何一次投资中出现亏损”,那么就可能比较容易理解“确定性”的重要性。(如果你认为“收益最大化”更重要一些,那么可能不大适合阅读我的博客,因为我自己还没找到这个方法,我到现在为止还只是学会怎样才能不亏损,但还没有学会怎样赚最多的钱,或许我根本不打算学习这个方法。比如我的逻辑是“我得先保证不亏损,对收益没有任何预期,市场给得多了我就多拿一些,市场给得少了就少拿一些。”。更何况,我一直认为投资的乐趣在于享受其过程,赚钱只是享受这个过程带来的副产品,不知道如果每天想着赚钱,投资还会不会有如此有趣。)

A)无论如何,这家公司是必须符合我们选股的最低要求的。对于这些可以参考有关《建立股票池》的文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似乎可以排除掉大部分公司,尤其在A股市场中,严格意义上有太多的公司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造假公司”、“我们不熟悉的公司”都在此被排除在外。如果我们连这家公司是怎么赚钱的都不知道,那么那些报表上的数字对我们来说可能毫无意义。

B)在符合最低选股标准的情形下,这家公司必须是足够优秀的。“宁可用略高一些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也不用相对低廉的价格买入平庸的公司”是这里需要的逻辑。即便我们可能会研究上百成千家公司,但实际上能够称得上优秀的,仅仅是一个非常少的数值,多数公司出了参考意义恐怕对我们没有多少存在的意义。

C)提高投资的“确定性”。比如对“竞争优势”及其持续性的考虑。或许我们找到能在1~2年内赚钱的生意很容易,但找到一个能够在未来10年都能赚钱的就要难得多。如果一家公司仅仅因为市场状况良好才能赚取超额的利润,那么市场状况总会有不好的时候。即便某个行业整体来看是前途无量的,但是这同时意味着更多竞争者加入。

D)对“真实收益能力”的判断。“净利润”只能告诉我们它从会计角度上赚了多少钱,但无法告诉我们它实际能赚多少钱。(参照有关《真实收益能力》的讨论文章)

E)阅读报表细节的工作,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该非常清晰地知道这家公司是如何赚钱的,才能知道应该关注哪些细节。

F) …… 其他可能遗漏的事项。

(4)一些简要估值逻辑,有的时候“买入”理由可能很简单

如果我们完成的“假设推理”过程,并且已经确定哪些公司可以成为我们潜在的收购对象,那么,除了少数一些领域的公司之外(比如金融保险就显得要稍微复杂一些),有很多“朴素”的逻辑帮助我们进行决策。而这些逻辑本身根本不需要多高的智商,需要的或许仅仅是一点点勇气和责任心。

首先,这里可能要提出一家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层面上“公司A”,这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对真实收益/相对真实净资产)长期保持在10%的水平,并且我们参考的合理回报水平或贴现率为10%,那么这家公司A的合理价格恰好为10倍市盈率,市净率恰巧为1。

A)[公司A]是理论状态下的公司,从风险角度考虑,即便我们可能会确信它的收益率会维持在10%,或许我们还是应该以更低一些的市盈率买入[公司A],实际上不存在理论状态下的公司,谁能保证它能多久保持10%的净资产收益率呢?

B)目标公司和[公司A]进行比较,有多大的优势?值得为这个优势多付出多少溢价呢?比如,假设用20倍的市盈率买入目标公司,那么目标公司是否具备3年内业绩追赶公司A的能力,并且是否能够保证追赶后业绩依然很稳健。如果不能,那么我们是否有别的理由支付这个溢价呢?

C)我们给出优秀公司高于1的市净率的原因在于,优秀公司能够用1块钱赚取高于10%以上的净利润。如果它无法实现净资产收益率10%的最低标准,那么它必须折价。净资产收益率越高的公司,并且未来确定性越高的公司,较少分红没有任何问题。反之,则应该要求加大分红额度。

D)如果一家公司长期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水平达到15%,那么2倍市净率可能是比较合适的报价。过高则可能意味着较大的风险,“持有”是另外一个概念,只是尽量不应该在2倍以上的市净率以上时买入这家公司,如果我们不想出现亏损的话。最好选择经营性净资产收益率能够长期维持在15%以上的公司,除非你能够证实目前低于15%的净资产收益率仅仅是会计上的手法。

E)我不知道巴菲特和其他长期投资者如何计算估值,也许他们正躲在被窝里努力计算,也许不是,或者他们每天都在忙着吃芒果布丁。我并没有学会很复杂的公式,不过这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一个过程过于复杂,那么可能会伴随着更多错误。我宁可选择用几分钟就能得出结果的方式,前提是我做好了前期的“假设推理”工作。如果一切未来都是确定的,那么或许小学生也能够进行估值,问题在于所有都是不确定的,建立在原本就不确定的假设条件下,进行任何的精确计算,只能导致精确的错误。“低估”、通常可能是显而易见的,而不用通过精妙绝伦的计算,如果“低估”是根据很复杂的计算得出的,那么这个判断可能就是错误的。

F)如果一家公司只能经营2年,那么无论如何应该在2年内回收成本;如果只能经营5年,那么必须在5年内回收成本。对于一家公司的一项业务也是如此。每家公司的存续期间,或者这家公司保持较高盈利能力的期间很有可能很短,不能过高估计这项业务的存续期间,以及这项业务的增长潜力。如果有些事情是不明确的,那么等到明确下来也无妨,即便到时候买入价格可能会略高一些。

G)如果一个行业整体的资本收益率处于较高水平,并且注意到这个行业中那些最差的公司都能大把大把的赚钱的时候,虽然我不知道这个行业什么时候出现拐点,但我知道不能让这个行业长期保持这样的现状,自然不能用当期的盈利能力作为长期盈利水平的假设条件。反之亦然。

H)如果石油价格是30美元,那么或许我能知道这个行业至少可以维持大约相当于当前的收益水平,但如果石油价格超过70美元,那么我不知道。(巴菲特好像说过)

I)当干散货指数维持在2500点的时候,我知道这个行业中的优秀公司至少可以维持目前的盈利能力,按维持当时的盈利能力为假设进行估值,我认为没有任何风险,但当这个指数上涨到7500点以后,我认为我已经没有能力做任何判断,我只能赚取我能够判断的钱。同样,当沪铜在2万块徘徊之时,我知道我该做些什么,但当它涨到6万块钱时,我知道之后的变化不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对于无法判断的事情,给出5倍市盈率可能也是风险巨大的。如果我能确信未来较长时间的盈利能力无法维持当前的水平,那么10倍以上的市盈率就会显得非常不划算。

J)通常情况下,我不知道一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钱,但我知道如果用多少价钱买入至少不会亏损,我不想靠预测明年和后年的利润来赚钱,通常情况下,根本不需要这些预测就能知道有一些公司是明显被低估的。只要不犯下重大失误,那么永远不会因为遗漏了对一家好公司的投资而破产,我永远不会指望能够发现所有的好公司,只要依靠我所能发现的少数公司,足够获得相当的回报。

K)如果我碰到的是资产运营类公司,那么净利润对于这家公司没有多少现实意义,比如我就曾经在50倍以上的市盈率买入过一家公司,重要的是我是否能掌握它的实际资产状况,并且是否能够以足够多的折扣价格买下这些资产,而这些资产在随后的一些日子是至少可以按当时的价格卖出的,并且也不至于出现亏损。

L)我对我的任何一项投资都没有任何收益预期,市场给得多了就多拿一些,前提条件是首先保证不亏损,或者即便全部亏损也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当然,偶尔给我惊人的回报,我也不会反对。

M)如果我知道一个行业不可能从中国消失,并且这个行业整体不可能出现长期衰退,那么,如果这个行业中最为优秀的公司都无法实现正常的利润,那么我可能会买入它。

N)对于相同盈利能力及资产结构的公司,我会优先选择那些较高经济商誉的公司。对于相同盈利能力的公司,我会优先选择那些较低负债的公司。对于同一个行业而言,我会优先选择最好的一家公司,即便价格可能略贵一些,对于业绩反转型投资而言,偶尔可能选择最差的一些公司,前提是这些公司不会出现破产。

O)我从来不会担心买不到好股票,并且过去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是我必须买入的,耐心等待,总是会有好公司以瞠目结舌的低价格摆在我的面前。

P)有的时候,一个买入决策可能只需要10分钟的时间,前提是我已经把该思考的问题全部思考了一遍。“估值计算”本身根本不需要多少智商,只需要小学数学的水平就能够完成。正如巴菲特所说,如果纠缠于此项,那么可能成为鸟类学家的概率更高一些。简化~简化~再简化-〉基于这些最为基础的逻辑,几乎任何一家公司的大致估值都可以在10分钟以内完成。最后还是那句话,“低估”通常都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认为一家公司大概1000多亿元,但它可能在以400亿元的市值在交易,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可能是风险巨大的

Q) …… 边写边想而后边写,暂时这么多,或许还有很多,以后慢慢整理 ……

Read Full Post »

新年的第一篇周记,我就写写利弗莫尔的一些经典思想。

一、空杯心态

1、我们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是怎样”和“应怎样”。

2、除非市场按照你的个人意见变化,否则个人意见一文不值。

3、要从市场出发,耐心观察它们的行情演变。

4、不要和市场讨价还价。

5、你的头寸的确形成了账面利润,这一事实就是证明你正确的有力证据。
上面几句话,都是利弗莫尔的原话,其内涵,就是客观的观察和跟随市场,保持空杯心态,依据市场的“事实”操作,而不是我们的预测和想象,让市场和利润去证明你自己是否正确,而不是坚持己见。可以说,这个思想,是我当前思维模式的基础。

二、耐心等待

1、交易不是每天要做的事情,那种认为随时都要交易的人,忽略了一个条件,就是,交易是需要理由的,而且是客观的,适当的理由。除了设法决定如何赚钱之外,交易者必须也设法避免亏钱。知道什么应该做,跟知道什么不应该做几乎一样重要。

2、事实上,如果我在开始交易前,肯定自己正确无误,我总是会赚钱。打败我的,是没有足够的头脑,坚持我擅长的游戏——也就是说,只有在前兆对我的操作有利,让我满意时才进场。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讲时机,但是我不知道这一点。在华尔街,有这么多人根本不能算是大傻瓜,却遭到失败,原因正是这一点。傻瓜当中,有一种十足的傻瓜,他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会做错事,但是有一种是股市傻瓜,这种人认为他们随时都要交易。

3、赚大钱要靠“等待”,而不是靠想。一定要等到所有因素都对你有利的时机。

利弗莫尔这几句话,其实点出了大多数人不赚钱的根源,就是缺乏耐心,时刻在场内,而不是等待最有利的条件。确实如他所讲,100年前人们经常犯的错误,100年后依然发生在人们身上,因为“人性不会改变”。

三、专注最强板块和龙头股

1、集中研究有限数目的股票群体,集中研究其中的领头羊。先学会仔细看路,再向前跳跃。

2、集中注意力研究当日行情最突出的那些股票,如果你不能从领头的活跃股票上赢得利润,也就不能在整个股票市场赢得利润。
利弗莫尔强调要集中注意力在最强的板块和龙头股中,其实这个就是我“3L”体系里面的第1个“L”动量方向。我只不过把这些量化了,客观的跟随市场选择的最强的方向。我当前做法的思想根源,他在100年前就讲过了。

四、在“关键点下单”

1、时机就是一切,在进入交易之前,最重要的是确定最小阻力线是否和你的交易方向一致。我的经验是,如果我不是在接近某个趋势的开始点才进入市场,我就绝对不会从这个趋势中获取多少利润。原因是,我错失了利润储备,而这种储备对于一个人的勇气和耐心是非常必要的,有了这种勇气和耐心,他就可以静观市场变化,就可以在这次行情结束前必定不断出现的小的回落或回升面前持股不动。

2、真正重大的趋势不会在一天或一个星期就结束。它走完自己的逻辑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3、关键点的定义是:进行交易的最恰当的心理时刻。我从来不在最低的价格时买进,也从不在最高的价格时卖出,而是要在恰当的时候买进,在恰当的时候卖出。

4、在很多时候,我是持币观望,直到恰当的行情出现在面前。我后来的交易理论的一个关键是:只在关键点上进行交易。只要我有耐心,在关键点上进行交易,我就总能赚到钱。”

我现在“3L”体系里面的第3个“L”量价择时,就是建立在这种思维上,只在“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点”下单,这个位置,就是利弗莫尔讲的“心理的关键点”,也符合他的“最小阻力线”原理,股价会沿着助力最小的方向前进。

五、风险管理

1、利润总能自己照顾自己,而亏损永远不会自动了结。

2、当看到市场向我发出危险信号时,我从不和它执拗,我离开。几天后,如果各方面看来都没有问题,我总是能再度入市。如此以来,我为自己减少了很多焦虑,也省下了很多金钱。
3、当火车向我冲来,我就会跳开轨道让火车过去,而不会愚蠢到站在那儿根本不动。等他过去了,只要我愿意,什么时候再回到轨道上都行。
4、并不是说危险信号总是准确的,没有任何准则百分之百准确,但是如果你始终一贯的注意这样的危险信号,从长远来看,将收获巨大。
当市场出现风险了,我们该怎么办?大多数人在处理风险的时候,犹豫不决,眼睁睁看着最佳时机错过。利弗莫尔这段话,讲到了风险处理的核心,就是第一时间离场,哪怕是错了,我总可以再回来。这一点,如果利用好,会区分90%的大众。

我当前的交易体系,很多理论基础都可以在利弗莫尔里面找到影子。大家也可以发现,其实真正赚钱的体系,都不复杂,都简单的一页纸就可以写清楚。关键的关键,我认为还是需要自己去理解。投资和交易,真的就是一个认知变现的过程。学习→提高认知→实践→反馈→学习,这就是一个反馈链条。

关于利弗莫尔,有两本比较经典的书,我都读过数遍,可以说是常读常新,每次都会有新的共鸣和感悟。这两本书,有一本是他本人写的,是《股票大作手操盘术》,主要讲解了他的体系方法。另外一本是埃德温·勒菲弗根据对他的采访写的回忆录,叫做《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主要写的是他的一生和一些主要思想。这两本书都有许多的翻译版本,《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这本书我自己就有三个版本,译者水平对能不能呈现原意影响很大,感兴趣的可以买来读一读。(搞不懂版本的关注我的公众号“简放”,有详细解释)

最后,给大家一个建议,无论你做不做交易,其实都应该去多读书,尤其是读一下这种经典,因为在我的理解和成长过程,读书是打开“可能性”的路径之一,有些书会让你豁然开朗。多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人生是不一样的。你拒绝读书,就是拒绝为自己打开新的可能性

Read Full Post »

今年有一個個不錯的開始, 今年的本人的選股和買賣會和之前有較大的進化, 以前買股, 只是根據股票低估去買入, 這個方法的確也是不錯, 但是有點考驗耐性, 近期看了很多書, 發現趨勢結合基本面這方法也不錯, 雖然會買貴一些, 但是時間上節約了.

這幾日根據這方法陸續找到不少可以買入的板塊或個股:

板塊中, 劵商, 保險, 博彩, 大宗商品這些上年受壓的板塊都開始轉勢.

個股116周生生, 552中通服, 1033中油服, 772閱文,  806惠理, 3606福耀, 144招商局, 1070 TCL電子, 1長和, 189東岳, 598中外運, 都突破了下降通道, 轉勢而走一段時間了.

Read Full Post »

2020年展望

時如逝水, 即將又一年過去了,  今年做得好的地方有選股進步了很多,基本上大牛股都選中了, 失敗的選中的大牛股買得不夠多和控制股市大跌時的回撤做得太差, 不過港股總體也有差不多40%的回報, 算是免強合格吧.

這一年個人選股方面戒了很多偏見和自負, 不再和別人比較, 用心管好自己的組合, 風險管理和防守打法的確是投資中最重要的, 投資之前先求立於不敗之地, 不敗即可大勝.

這世界都是由變和不變組成的, 投資的方向也是, 人類的生活方式, 衣食住行, 生老病死, 都說可以說固定不變, 不過吃什麼, 住什麼, 穿什麼等等, 都是變化不定的,  科技更是一日千里, 不過有些東西固定之后變化其實也很少, 留意一下生活找出當中大趨勢, 才能找到大牛股.

展望明年, 雖然全球經濟仍然是不太好, 和中美肯定時常有磨擦, 但是某些行業估計還是有不少機會, 選股會從三大方面入手, 一是衣食住行等民生必需品的地方, 二是經過長時間下跌的行業, 周期修復的機會, 三是5G高科技發展帶來的機會, 有了這三大方向, 再從裡面行業中選擇有優勢個股.

不過展望時間再長一些到2030年, 未來我們都是生活在大數據時代, 萬物互聯, 無論手機, 電腦都是用雲服務, 很多行業都會愈來愈智能化,  零售, 娛樂, 金融是走到最前線的, 下一波應該是教育, 醫療, 製造和農業了.

未來10年中國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在AI, 大數據, 5G等技術領先, 擁有全球最大的中產階層, 追求健康生活, 高質量的教育. 有什麼行業和龍頭可以受惠呢?

 

 

 

 

Read Full Post »